2020年9月19日下午7点半,我在经协会议群里为战友们介绍好书后开始答疑各种咨询。
遇到一位小J的男战友,向我倾诉他的烦恼。他说他想做我所说的“自由自在的自己”,却不知道该如何去达成。
原来,小J过去生病前是一个读书学习成绩优异的优等生,高考以600多分成为县里的高考状元。当时,非常风光,父母也为他感到骄傲,亲戚们也觉得很有面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吃五谷的没有不生病的,其中也包括精神疾病。
不幸的是,小J在工作后生了精神分裂。从此以后,小J发现自己在亲戚们那里不受待见了,过去经常信服他说的话,觉得有分量、有道理,如今小J发言之后,亲戚们基本不当回事,觉得他人微言轻。
亲戚们的这种反应,让小J感到了他自己没有了病前的威信,受到了歧视和侮辱。
其实,小J的情况是许多战友们会面临或者正在面对的问题。
那就是因为生了精神疾病,周围亲戚、朋友等对自己看不起了。在他们觉得精神分裂是思想不好或者就是废人了,所以心生嫌弃,由衷地瞧不起我们战友们。
同时,也从另外一角度让我们看到周围人内心的真实的一面,或者说也是一种契机,真真切切地让我们看见到底谁是真心对自己好的人。
我想,写到这里,看客们自然会心中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究竟,谁是对自己最好的人呢?
一般情况下,是自己的父母了。但是,也有父母无法接受自己辛苦拉扯大的孩子得病的事实,一直不承认不直面孩子有这个精神病的真相。甚至,有的说自己孩子是装病、犯懒,更有甚者,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还有叫孩子们停药,病没养好,硬是出去工作、结婚、生子的。
那么如果周围的人连父母也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够好的话,是不是战友自己对自己就好了呢?
也未必。
我们许多人其实不够爱自己,更无法自己接纳一个生病的自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郁闷、自暴自弃的很大原因。
就小J的问题,我们引述出来要对自己爱的理念。
那么什么样子才算是对自己够爱呢?我觉得,可以分为三种样子:
不过分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不和他人做比较;
积极暗示自己,激发自己努力。
1.不过分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过去就有“让别人去说吧,走自己的路”一说法。可见,世间有多少人是吃了“耳根子软”的亏,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喜欢听人赞美,受不得别人不喜欢不待见自己。
错把别人的评价等同于真实的自我价值,并且还让他人的眼光来限定自己。这样就是对自己不够爱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3个自己:
别人眼中的自己
自己眼中的自己
真实价值的自己
当别人的评价远离我们自我评价的时候,人们心里就会有落差、郁闷、愤怒、不甘心等;当自己的评价远离自己真实价值的时候,人们往往又过于自大或者自我贬损;当别人的评价、自己的评价与真实价值的自己相符的时候,人们才会感到满足开心,感到认同,“对的,那就是我”。
然而,在人间沉浮时间一多,我们就会发现,要别人给予自己一个客观的冷静的接近真实自我价值的评价好比登天,更多的我们得到的是别人负面的评论和挑剔。
所以,对于别人是否会有公正评价不用抱太大希望。我们要做的,恰恰是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更加向真实价值的自己靠拢。
我知道,人看清自己是很难的,容易迷失。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点,就让别人的不公正评价轻易地限定住自己吧。
所以,人生不设限,我们自己也不要将自己限定住,不要过分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2. 不和他人做比较
著名舞蹈家金星曾说:“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的确,与他人做比较是不成熟的表现。
人和人之间从出生背景、样貌、性格等都不同,哪怕双胞胎也有性格不一样的,起点就如此不同,再加上后天的一些境遇、机会、条件,那是更加千差万别的。然而,把两个人拉一块儿,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比较是不公平的,也是毫无可比的意义的。
或许是我们从小总是在攀比的环境中长大,而浑然不觉这种比较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合理性和侵害了。
同理,和自己的过去作比较也是不理智的,因为一个人一生的境遇、机会、条件也是和过去不一定相同的。
因此无需比较,硬是要比较的话,只会徒增烦恼,是不够爱自己的表现。
我们要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做自由自在的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即便遇到任何挫折、变故,都要一个劲地好好生活下去。这才是尊重自己、爱自己的表现。
3. 积极暗示自己,激发自己努力
暗示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原生家庭里充斥着各种暗示,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是具有教育天赋的父母,他们几乎会本能地把一种积极的暗示,不断地、自然地传递给孩子,同时又不失威严。他们会肯定、鼓励孩子,而不是随意地指责、贬低、打骂小孩。
如果,父母总是传输的是瞧不起小孩的信息,孩子长大后就会容易用瞧不起自己的心理看待自己。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过早地失去了自信心,有的则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叛逆和对环境的仇视情绪。
当然,过多的肯定也是不利孩子身心成长的。因为那样会让孩子感觉的一种被控制感,而且接受到的信息是“我给你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你服从我,你才会得到鼓励和肯定。”
这种原生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也会出现自尊上的心理障碍问题,例如自负、或一旦遇到挫败后就自卑。
所以家庭给孩子的夸赞肯定是要适度的。
同时,一个人什么时候学会体面且有尊严地输,那时候,他才会获得正真意义上一种心灵的自由。
对自己的话,得用强大而积极的暗示,而且是越多越好。我的建议是,每天对自己说肯定的话语300句,例如,我喜欢我自己,我肯定我自己,我赞同我自己,我是勇敢智慧的,我是充满爱的等,类似的话语不断重复,就会有催眠暗示的效果。
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相信自己是棒棒的一个人,超越了任何比较和境遇。
积极的暗示自己之后,会激发自己努力向上,愿意为自己的人生做拼搏的意愿。
人们不喜欢自己,焦虑、烦恼,是因为一种无能感而造成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行动起来做一些事情,哪怕是一些小事,例如,做下家务:擦玻璃窗,扫地,洗碗等,只要动起来,人就不容易多寻思,就减少了许多胡思乱想的机会。
让自己感觉能干,是对我们战友恢复非常有帮助的事情,哪怕对所谓正常人来说,让自己感觉能干,也可以帮助他们克服低自尊和无能感,从而预防许多心理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人需要有个奔头的原因,例如,有一份工作对于我们平衡身心是很有效果的。
当然,精神疾病有许多吃药后会嗜睡、反应会变缓,这就不怎么容易适应所谓正常人的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那么不定时的自由职业,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也是可以对自己的身心有一个调节帮助的。哪怕是啥也不干,就在那里和其他战友唠嗑闲扯,也好过一个人胡思乱想地烦躁焦虑呀。
只有一种自发的,由内而外的想努力的意愿产生,这个人就会浑身有一股劲儿,不怕输,百折不挠,屡败屡战,尽管人生中有重大的挫败和不幸,也毅然可以大无畏地跨步前行,哪怕是地上爬着向前挪动也行。
因为他知道,他输得起,他不畏人言,他爱着自己,爱着他人,也因此而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成为了一个心灵自由自在的自己。
祝愿所有的战友们都可以做一个心灵自由驰骋的人,解放长期对自己的思维桎梏而获得新生。
2020.9.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