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王嵘(22期郭莹班8组)
时间:2023.11.13
思考题:
塞利格曼教授的幸福论是什么?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怎么样让个人和群体都能够变得更幸福的一门科学。
幸福是我们人类的终极追求。
塞利格曼教授的幸福论中的幸福包含五个方面:
第一,积极情绪:拥有品格优势与美德的情绪。它既能使我们身心健康又能让我们拥有成功和幸福的能力,并且拥有高尚的品质。
第二,积极的关系:积极的人际关系是我们人生幸福的重要源泉之一。
第三,积极的投入:我们以巨大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
第四,积极的成就:生活中把当下的事做的好就是成就。
第五,人生的意义:追寻人生的意义
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学习塞利格曼教授的PERMA模型,它不仅是一个理论,它也给我们提供了辅导孩子的以及我们如何创造幸福的思路和框架。
联系到实际的生活,我们在培养孩子积极情绪也就是同时在培养积极的关系、积极的投入、积极的成就与人生的意义。从对这节课的理解我准备在实际生活中去践行的思路是:
对于这五个方面的培养我们要做好两件事:
1,自已以身作则;2,引导孩子培养这五方面的能力。
首先自已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已要以身作则的对生活对事物都要以积极的情绪对待,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用积极的情绪面对生活。我们拥有并且积极完善自身这五个方面,让孩子拥有了践行完善这五方面的环境与榜样,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然后在引导孩子方面: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人有十种主要的积极情绪,如喜悦、感激(感恩)、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和爱。
如果联系生活给这十个词分类的话,喜悦、兴趣、希望、自豪、宁静是自我内在积极状态,
而逗趣、激励、敬佩和爱是积极情绪的外显表现。
当然内在与外在并不是绝对的分裂,他们也是相辅相成的。我在这里只是为了在培养孩子时,能找到落手点。
对于内在积极状态的培养:
我们对孩子的表扬,从头抓起,从行为入手用“三级反馈”,
在批评时孩子时,我们使用能力培养式的批评。
这些举措都能使孩子在喜悦中成长进步,让他能对未知的事,做不好的事,保持兴趣、希望。
在做对事时为自已感到自豪,做错时也不会气馁。他在喜悦、有希望、有兴趣、有自豪感的生活状态下成长,自然他内心自然是保持宁静的。
对于积极情绪的外显方面的培养:
1,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书是一个视角,让孩子看到了大千世界,学习到了知识,看到了万物运行的规律,知道了跨越我们家能给予他的认知之外的那些伟大智者的思想。让他在阅读中开阔他的思想,阔展他的心胸,提高他的认知。一个有思想 、有心胸并高认识的孩子自然会向他敬佩的人学习,会激励自已及他人如何战胜困难。
2,实际践行:在生活中切实的去做有礼貌、有爱心的事。参加义务善行活动,参加义务劳动活动。真正的尊老爱幼是体现在行为中的,让孩子不论是对自已家的长辈还是陌生人都要有礼貌,让他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他明白爱是人的一种能力,越付出越拥有,就像大人练肌肉,越练越多,越强;就像小孩子练跑步,越跑就会跑的越快越远。
3,在家里培养他参与家庭日常劳务,根据他自已的年龄自已的事自已做,让他参与家庭计划,培养他的爱心、责任心。
塞利格曼教授的幸福论,是我们去追寻幸福、创造幸福的一把钥匙,它打开了我们幸福的大门,也打开了我们如何为孩子成长助力的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