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学生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让中山大学学生会猝不及防成了“网红”。
学生会干部的任命本无不妥,重要的是这份长达200多人的名单,按照秘书机构、组成部门、办事机构分成三个层级,各种名目的“官位”呈现,最大的槽点是,有些副职特别用括号标明了“正部长级”,细节之中凸显的职级意识,成为外界批评其官僚化的靶子。
中山大学学生会随即回应称:“具体岗位设置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明确学生干部的服务职责,更好地服务各校区广大同学,并作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时的参照。在公告中,我们错误使用了级别的表述,对此深表歉意。”可能中大方面认为确实如此,但这样的解释似乎并不能挡住网上的质疑之声。在此背后,它反映了一些学生会组织存在的机制和作风问题。
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还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不禁让我想到类似的现象:有很多单位的保安制服都有意无意模仿警服,往往造成保安和警察傻傻分不清楚的情况,两者是有共同点的,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当下社会的许多人对权力的膜拜和追求吧。
尽管在外界看来,学生会官僚化几乎是个无需多做论证的事,但依旧有很多学生愤愤难平,抱团出动去回怼甚至举报批评文章:“官僚的部分固然可恶,应该摒弃,同时也别忘了学生干部为大家做的事情,很多同学为了学校、学院的各种活动,也会晚上加班到很晚的,都是心甘情愿为大家付出的。”
舆论的批评和学生的理解回应,似乎很难进入一个频道。舆论想要以小见大,从这起个案延展,去关注部分高校学生会乃至高校的官僚化倾向。本质上,学生自治组织若带有官僚化倾向,对身在其中的学生本身也是一种伤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学生会本身应该是个“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学生提供服务的组织,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大学的学生会却沾染了“官僚气”,有模有样学做官。学生会衙门化、干部官僚化问题突出,这是不争的事实,社会上很多人正在上大学或者上过大学,对此都有切身体会。这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偏航”,急需在新一轮的深化学联学生会改革中去除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和风气。
“学生官”的荒诞味道,引发的不只是网民的群嘲,中纪委官网也发表了热评――《“学生官”充斥校园不是哈哈一笑的事》,被人民日报及共青团中央下属微信公号转发。权威官方平台接力自媒体,在这一轮舆论风波中形成共识,着实耐人寻味。
不仅如此,现在社会的导向也是有问题的,不少人毕生追求的就是当官、发财、名誉,还有的追求享乐,以致于娱乐至死、明星至上。那么这样的一种社会导向就要进行彻底扭转了,虽然扭转起来非常之难,但至少要从学校开始,真正培育出一种科技、创业、教育、读书之氛围,让科学家、教师、知识分子成为一种社会的标杆,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明星”。
“官”?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对于一个学生干部来说不是一种性质,而是一种责任;干事,部长,主席级别不是为了彰显身份,这只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希望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还是还是去锻炼自己,你们有可能看到的是极个别“官”,希望还是保持离你最初那份想法加入学生组织去历练自己!也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关于学生干部们,为学生,为学校辛勤付出,自己化蛹成蝶的那一篇篇正能量的文章。
我认为,学生会要进行大改革,要按照志愿者的思路来进行设计,从学校就培养学生们的志愿精神、服务意识。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志愿精神不够。而且学生会的大门应该敞开,只要有志愿、奉献精神的,都可以参与,何必要固定那么多的所谓职位,还非得分个等级,大家平等不行吗?
学生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肩负着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更应该将学生会作为锻炼自我、服务学生的平台,为他人做榜样!高校官僚之风是个不可否认并且长期存在的问题,不过还是有很多真正有责任、有服务热忱,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学习提高能力、服务学校师生、宣传先进思想的学生干部。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发挥各方面作用,真正整顿风气,对不良现象和存在问题的学生干部进行批评教育,真正发挥学生会的作用,而不是像吃瓜群众一样,一昧diss。
毋庸置疑,舆论在乎的是改变有些高校的行政化、官僚化风气,而非苛求某一所大学单兵突进彻底整改。但因为被视作典型而被舆论炮口密集对准的“学生官”风波的当事人或相关各方,也不必抱屈——向反思要成长,也许激活的恰是矫正问题的适当契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