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因为被压抑欲望而感到痛苦,而另一些人则因此感到痛苦。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痛苦,但这也意味着人类的本能就是追求快乐和消除痛苦。因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和实现心灵上的“至乐”,这也是修行的真正意义所在。
欲望被认为是导致所有矛盾的根源。
矛盾是产生所有痛苦根源的根源。
欲望的特点是无穷无尽,以有限的资源去满足无尽的欲望,这导致了矛盾的产生。由于每个人的欲望都是无限的,而可用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世界上有越多的人,就会有越多欲望,从而产生越多矛盾。
身处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无论选择成为进攻者还是防守者,都会带来痛苦。
在纣王时期,他因为一己私欲而剥夺了天下人的利益,最终成为了天下人的敌人,这让他深感痛苦。而那个时代的人们,则因向往着纣王那种奢华的生活,却无法真正拥有,也感到痛苦。
欲望和痛苦都具有复杂的两面性。
人们渴望追求美好事物,并愿意与他人分享这些美好事物。
舜在历山种植时,总是乐于将好的土地分享给别人,因此当地居民也开始彼此争夺土地。而在雷泽捕鱼时,舜总是乐于将好的捕鱼地点让给别人,所以当地人也开始互相推让捕鱼位置。
人们的内心都有一种“分享”的欲望,就像舜和纣王一样。不过,舜愿意与天下人分享自己的成果,而纣则只愿意与自己的宠妃妲己一个人分享。
宣王向孟子请教:“您能否与我分享一下您的政治观点呢?”
孟子曾言,周文王在治理岐山时,对农民的税率只有九分之九,而对于做官的人则提供了世代承袭的俸禄。在关卡和市场上,只稽查而不征税,任何人到湖泊捕鱼也不受禁止。孟子表示,文王在施政时一定会优先考虑到天下穷苦无靠的人。
宣王说:“说得很对啊!”
孟子曾言:“如果大王认为这样做是好的,那么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宣王说:"我有个偏好,我喜欢财富。"
孟子曾言:“如果大王喜爱钱财,也可以考虑人民的利益并关爱他们,这对施行王政有什么影响呢?”
宣王表示,他有一个偏好,喜欢女子。
孟子曾言:“如果大王喜爱女色,是否也能考虑老百姓也会喜欢女色,这对施行王政有什么影响呢?”。
追求和分享是人们天生具有的欲望,但人们往往更注重追求,忽略了分享的重要性,以至于这种倾向扭曲了人性。因此,孟子认为,我们需要从追求中寻找意义,激发人们追求欲望的平衡,从而减少世间矛盾。
人们普遍都不想经历痛苦,也不想让他人承受痛苦。
有时候会听到父母说这句话:“我可以自己忍受艰苦,但不会让我的孩子遭受这样的苦痛。”
痛苦的存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人们可能会想要摆脱痛苦,另一方面,人们也可能愿意承受一定的痛苦。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所有人,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孔子认识到这一问题后,便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并倡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思想。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广推己及人的精神,使人们能够彼此关心,和谐相处,最终达到天下归仁的境界,从而消除人类社会的痛苦。
痛苦是修行之基础,欲望是修行之门户。
孔孟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与他们的时代有所不同。
随着物质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求名逐利欲望得到了进一步的刺激,导致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私自利的行为和言论,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在这个时代出生的人,从一出生就面临着被卷入一个交织着欲望和矛盾的洪流中的命运,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掌控自己的生活,导致他们感到痛苦并逐渐变得麻木。
这个时代对“修行”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让“修行”具有了更高的使命。
修行中的难点在于正确认识自己的欲望。
《老子》中说:“恒无,欲以观其眇;恒有,欲以观其所徼。”这里的“恒无”和“恒有”可以理解为“持续存在”和“不存在”,“微观”和“宏观”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时候我们需要观察事物的微观方面,有时候则需要观察其宏观方面。
要想了解欲望,就需要先清空欲望,因为只有清空了欲望,才能意识到欲望的来源。
放空自己并不容易,因为世间早已没有桃花源。要想学会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同时一边努力奋斗,一边摆脱六欲之扰;还要学会在家长里短的餐桌上,一边微笑,一边摆脱七情之累。
要想深入了解欲望,就必须要深入研究欲望,这样才能知道欲望的具体方向。
读书和旅行都可以帮助我们充实自己,但这两者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读书的难点在于如何避免陷入各种学说之间的混乱和矛盾之中,而旅行的难度则在于如何避免被沿途的舒适和美景所迷惑,从而无法自拔。
修行难在控制欲望。
根据《孟子》的说法,人必须做出某些牺牲或放弃某些东西,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或做出重要的贡献。
欲望就像洪水,要想治愈它,就需要像治理洪水一样,既要疏浚渠道,也要堵塞漏洞。
人生中,既有可追求的东西,也有不可追求的东西。在面对这些事物时,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明确什么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什么并不那么重要。我们需要学会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假设周围的人都已经向欲望妥协,那么如何保持自己的本心呢?
如果我们所生活的整个世界正在朝着不可逆转的方向前进,你是否具备与这个世界对抗的勇气?
在修行中,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这是修行达到最高境界的标志。
《庄子》中有这样一句话:“至乐无乐。”
在修行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人们不再会被外在的诱惑所困扰,也不会再想要控制自己的欲望。
如果我们随心所欲,是否还会感受到痛苦?
没有痛苦,就不会有快乐。
没有烦恼和快乐,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
在修行中,渡己渡人是最高使命。
地藏王菩萨:只有众生都度过了生死之险,他才能真正证得无上菩提。就算地狱还没有空,他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佛果。
欲望既包括追求和分享。
通过获取世间智慧和能量,人们最终可以到达幸福的彼岸,可以说这种追求的欲望已经得到满足。相比之下,世人仍然在苦海中挣扎沉沦,因此他们需要将智慧和能量回归社会,帮助人们航向彼岸,从而实现自己分享幸福的欲望,使自己的欲望也得到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