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2016是内容开始爆发的一年,papi酱拿到罗辑思维和真格基金的1200万投资、分答42天累计1000万用户估值一亿、吴晓波频道估值20亿,BAT争相推出各自的自媒体平台并投入大量资源……
一、巨头争相布局
争相布局的巨头们二、资本加速涌入
一级市场较为看好新媒体行业,融资数量与金额爆发式增长。据新榜统计,2014年融资有4例,2015年有36例,2016年上半年已有56例(截至2016年6月)。可以看出,新媒体融资加速的趋势相当明显。2016年这小半年新增的融资案例超过50例,比2015年新媒体融资案例总数还多。统计发现,财富、教育、创业三大领域已经取代汽车等成为最受资本青睐的三大垂直新媒体领域。
三、内容创作阶层崛起
Richard Florida发明了“创作阶层(Creative Class)”这个新词,其理念是说这个规模大概3000到4000万的群体会成为后工业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内容创作阶层指的是,那些为互联网提供内容的人,那些博客写者,YouTube视频的上传者、图片上传者,那些将内容与世界分享的人。
很庆幸,周围有很多可以生产“内容”的人,在知乎、博客、简书、公众号等处生产高质量的内容。不管是想打造个人品牌甚至IP,还是仅仅想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我觉得都可以借一下这个“势”。
未来,随着平台的努力和一些个体的觉醒,会有更多人参与创作内容,也会有更多的通过其生产的“内容”去了解一个人或一个公司。正如有璨在三节课公众号里所说的:内容+社交可能会改变人们的消费决策,我因为足够相信一个人而相信他推荐的产品;内容可能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大概意思)。
平台和资本的加入使得“内容创业”(我喜欢称为内容创作或生产内容)迅速火了起来,各种新媒体平台也为愿意尝试和深耕的普通人赋予了更多可能。正如微信公众号的标语“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最近也确实看见了很多“平凡的人”与平台一起崛起,比如简书的一些签约作者,知乎的一些大V。
四、更多元的变现方式
- 赞赏(微信、微博的粉丝打赏)
- 广告(微信、QQ、头条的底部广告)(有用户做了几个几万的微信公众号,每月广告收* 入就10万+)
- 软文
- 为其他收费产品引流
- 开发相关课程或培训
- 内容+电商 / 网红与电商合作(如涵与张大奕)
- 咨询(入驻在行、分答、值乎)
- 知乎的付费转载
- 出书、专栏 / 签约作者
- 付费订阅(李翔商业内参、每天听见吴晓波)
- 建立社群--会员费、卖产品(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秋叶PPT)
变现方式的丰富刺激了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参与,同时越来越多的专业媒体人、传统媒体人加入进来。(以上仅仅是我看到的,也许还有更多的模式,还请留言补充。)
五、立足微信 多平台分发
虽然微信已经到了成熟期,公众号数量近2000万,加上最近出的置顶功能,公众号打开率已经持续下降到5%以下。但其他平台难以沉淀用户,基于微信公众号可以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某些“广告主只认微信粉丝量”,人们花在微信的时间最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微信的霸主地位仍难以撼动,所以微信是很多内容创作者的基础阵地。
但微博回暖,头条号、一点资讯、企鹅媒体平台、QQ公众号、网易号、UC/搜狐媒体平台、简书……如雨后春笋般疯涨。而且这些平台仍处于红利期,比如头条号的推荐机制可以轻易让优质内容100000+,而且广告收益也更高。处于红利期的新兴平台仍有大把机会。
因此,以微信或微信与其他平台为主的多平台分发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比如视频领域的领跑者二更团队就建立了一个“1+T+N+S”的平台体系,里面的“1”指的就是微信公众号,而T指的是微博、头条号这样的“头部流量平台”,再加上S里面一些各种各样更小一点的流量平台。
资本加速涌入,巨头各自建立自己的阵营,内容创作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变现渠道的多样化也使得持续生产优质内容的作者更易得到回报,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容创业将持续火热,内容创作者可以更优雅地生存。
一只懂点茶 热爱学习和投资的产品汪
微信|知乎|简书 |微博 @朱全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