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女性
乍一看,这部影片讲成长多过讲女性,“社会”与“知识”又在主旨上压过了成长。
仔细回味,只是人们的关注点更在那些伟大的事情上而已。
这部影片之所以是上乘的佳作,在于其客观,细腻。
不加粉饰的环境与人,使其客观真实,敏感的女主视角,使其细腻动人。
穷,纷杂,是影片的底色。
狭小的街区,土色的楼房里,住着骂骂咧咧的女人。
就像有无数很小很小的爬虫,自一切的缝中出现,钻进母亲们的嘴里,让她们暴躁。
男人们在内独断专行,在外对着富人卑躬屈膝以赚钱养家。
没有钱的人,生命与权力不值一提。
而看到他们被伤害,其他穷人只有围观与嘲讽。
女主莉拉与莱农,一个果敢坚定,一个敏感迟疑。
莉拉很有主张,做什么都要超前一步,并随心所欲地反叛着一切,即使力量微薄遍体鳞伤。
莱农则一直羡慕莉拉,在对莉拉的追随中一度迷失自己。
莉拉天赋异禀,渴望继续读书却被父亲丢出窗外。
想设计自己的鞋子,却在新年狂欢的人群中看到了哥哥与资本家相似的疯狂,不愿意再与他合作。
美丽且个性的她充满了魔力,吸引了很多人的爱慕,其中有当地最有权势的资本家索拉拉。
她在心里厌恶这个光天化日之下拖走少女,气急败坏中朝人群开枪的“畜生”。
但她的亲父兄却为了巴结他逼她讨好索拉拉。
她嫁给了看似与父辈商人不同的丈夫以逃离这一切,却发现丈夫也是与索拉拉相同的一般嘴脸。
他甚至同意和索拉拉合伙利用她去赚钱。
遇见爱情,也难逃破碎。
她的价值不断被压榨,曾经的希望逐渐被磨灭。
性别与贫穷让她生来住进牢笼,能力越大,枷锁便越紧。
她始终固执地为自己谋出路,但她却只有一条条的死胡同。
莱农相对莉拉似乎更幸运。
有书读,有开阔的世界。
但她亦痛苦,她的牢笼来自内心。
她不认可自己的一切,学习上羡慕莉拉的聪明,爱情中羡慕莉拉的勇敢。
莉拉是天才,可以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她却很平庸,总是迟疑并羡慕。
即使在学校总是成绩最好,但她总觉得自己落后于莉拉。
她渴盼被认可,却不认可自己。
缺少性方面的教育,她厌恶自己的身体,无论是月经还是快感都让她恶心。
缺少方向的指引,她厌恶自己的灵魂,觉得自己读书一无是处。
她总是被动地追随,于是面对自己的命运很是迟疑,不知如何抗拒或争取。
她迷失在别人的价值里,看不见自己的美丽。
莉拉与莱农都是弱者。
她们相互羡慕,却感受不到对方的悲哀。
哪怕这悲哀的原由在命运的千差万别中惊人的相似——“女性原罪”。
02
男性
在某一确定的客观角度,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
所以说造成女性悲剧的源头,男性难辞其咎。
在他们的留给社会的观念里,女人要遵从的束缚太多了。
即便是莉拉和莱农两个相反的人,他们都有理由让她们为自己的每一点而痛苦。
而面对赤裸裸,血淋淋的她们,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活该。
被情人玩弄抛弃,是她不自重,疯。
当街被强行拉走,是她涂口红,婊。
被猥琐男人纠缠,是她太美,是她在第一次被猥亵时没敢抗拒。
被丈夫殴打,是她不识大体,不像别的妻子般付出。
女性的所有反抗得来的喘息,都是男人在忍着而已。
忍不了了,父亲会把莉拉直接扔出窗外。
索拉拉会威胁莉拉别太过分他会将一切“屈辱”还回来。
丈夫会对莉拉大打出手,外人面前也毫不掩饰他的罪行。
仿佛那是正当的。
她本来就是他的物件。
他爱她,所以才忍耐她的“任性”。
她却莫名其妙地“羞辱”这份爱,不把它当一回事。
于是威胁,打骂。宣誓自己的主宰地位。
你没有价值,你的用处是帮我成功。
明处的莉拉,被光明正大的男人们公开处刑。
暗处的莱农,则被他们潜移默化的思想在心中鞭笞。
无能,恶心,读书无用。
他人的恶意藏在她的心里,暗杀着她的青春年华,她甚至找不到刀在哪里,连痛苦都不理直气壮。
03
人
除了男性与女性,社会中对立的人群有很多。
穷人和资本家,庶民和知识青年。
两个群体千差万别,却又有着本质上相同的人性。
可悲的是,只有没有社会见识的莉拉发现了这一切。
穷人恨富人的剥削,梦想自己站起来。
在新年晚会的烟花中,她看到哥哥爱钱胜过心中底线的嘴脸。
她知道哥哥若站起来,亦不惜转复剥削更穷者。
庶民没有眼界,看不见时局,只关心温饱。
莉拉的爸爸只知道眼前的利益,不觉埋没了莉拉一生的才华。
知识青年有见识,有主张,有担当。
尼诺关心时事,有想法,勇敢发表文章。
但莉拉见过了他们的讨论,那些出身幸运的人就着自己见过最大的世界夸夸其谈,聊政治,聊改革,以为正改变社会,却不曾见过真正穷人的窘迫。
人,相对社会,不足惜。
社会要做出改革,必须有牺牲。
小说都是无用之谈,论文才是实在思想。
他们看重社会繁荣,却不看重人之感受。
这种人,不过是有知识的剥削者。
独特就是勇敢,价值就是正确。
莉拉看不惯这种风气,一分钟都不想待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她给莱农修改文章后表示头疼。
他们关注的东西那么宏大,却唯独不能关注到人的痛苦。
他们拿现实做理想,以为自己是无私的战士,其实只是上升了自私的高度。
莱农有思想,把社会看得透彻。
却理解不了自己最亲密的朋友痛苦的根源——就连她也以为莉拉是被丈夫爱着的。莉拉一旦被爱护就肆无忌惮地伤害别人。
看到社会痛点的人很多,看到人之悲酸的人却太少。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解放了女性,女性却依然身在牢笼。
因为女性即使在社会上可以做所有男性能做的事情,却依然有密不透风的暗箭让你举步维艰。
你可以在来月经的时候上学,工作,但你还是不能光明正大地拿出卫生巾。
不懂的人全然不觉有何不公,因为痛苦被你默默吞下,连你自己也习惯了。
在我们的阅读理解中,总有着这样的标准式:
本文通过xx的故事,描绘了xx人的xx命运,表达了xx的情感,揭露了xx的社会现实。
层层递进,人只是社会的一角,无足轻重。
我们习惯剖析社会,却不愿感受一个人。
但是一个人想实现自身的最高价值,还是要看重自己,看重他人。
以人为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