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从开展到最终形成闭环,中间可以切分成很多逻辑节点,拆分的颗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来定。从业务逻辑和流程上来梳理,拆分每个业务形成闭环的节点,在贯穿整个业务线上的每个节点都分别需要或共同需要产品和运营的工作来推动业务进行下去。
在一个业务节点上产品能够解决问题的程度尽可能最大化,当存在的问题达到机器(软件产品本质就是机器)解决不了的程度再由运营补上,通过运营的力量将业务往前推进,以产品能解决的最大化程度来释放出更多运营力量,尽可能将更多的运营力量投放到产品所完全不能解决的业务节点上,比如说商务拓展,这类型的工作几乎完全需要靠运营(也就是人力)来做。
在产品与运营推进业务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靠产品与运营的力量不断输入业务所需要的元素,将元素输入并组合后从而最终输出要达到的业务目标,业务目标是基于多个主要业务参与群体的诉求,每个不同的业务参与方会有各自的主要诉求,业务必须尽可能地满足所有主要业务参与方的主要诉求,主要诉求即是靠产品和运营配合来组成一个广义上的业务线来作用于满足需求。
产品需要使用户靠与机器的交互就能满足需求,产品的理想状态是尽可能让用户独自使用机器,而不需要加入任何运营干预,就能形成满足需求的闭环,产品强大体现于单靠产品就能使业务成本最小化,及满足主要业务参与方需求的最大化,最好还具有时间沉淀积累效益(业务运行的时间越久越值钱),从而达到口碑效应、自增长趋势、粘性强、规模效应、最后促成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
当单靠产品力量未能达到理想状态时,都需要运营力量来推动,其目的依然是使业务成本最小化,及满足主要业务参与方需求的最大化。
那么产品的价值首先来自于满足用户需求,更准确地说是需要找到存在于每个真实的循环反复的场景中的用户需求,让产品成为这个场景中的道具,从而寄生在场景成为场景的一部分,这样用户使用或购买这个产品的行为必然发生。
在这个场景中已经有的所有产品都是场景中的道具,如果新的产品想加入进来成为场景中的一部分,就必须找到在这个场景中的那个人对场景中的什么东西最敏感,用户的真实需求往往隐藏在最敏感的那部分,用户会把自己的需要表达成不同的实现形式,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些不同的需要实现形式的背后的敏感问题找出来,并且通过提供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并不是用户说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用户所说的需要很可能是场景中的已有道具已经满足或部分满足了的,而为了成为场景中必须被购买使用的产品,就必须充分解决用户在场景中会遇到的最终问题,也就是以更好的方式满足需求,从而成为产品的购买(使用)理由,当这个购买或使用理由被用户验证能更好地满足需求后,他就会持续地购买。
当产品能够做到被用户熟练地持续使用来满足需求时,运营的工作重心则是帮助更多的用户达到熟练使用的状态,就会有点像B端产品的客户成功经理干的事情。当产品的工作做到位时,也就使运营的工作变得更高效,如此一来人力成本就能够下降,使资源能更多倾斜到规模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和产品上,从而形成业务能够规模扩大的正向循环。对于以产品驱动的业务来说,这是最理想的产品与运营配合推动业务发展的形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