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女巫的形象都是邪恶、阴暗、有强烈的嫉妒心和报复心,会使用魔法和制造魔药的,当然,最后还是被狠狠地惩罚。这样的女巫形象在《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睡美人》、《亨舍尔和格莱特》里都出现过,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反面角色。在西方古老的传说中,女巫是神秘和法力无边的。人们常常把她们和黑暗、邪恶、丑陋、衰老这些令人厌恶和恐惧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并且想象出许多关于女巫用魔法干坏事的故事。
然而在《魔法坏女巫》中,作者从《绿野仙踪》中的大反派“坏女巫”的视角重新梳理了“女巫”这一形象,提出了“坏女巫”并不是一开始就邪恶,讲述了她如何从一个充满正义感、竭力争取动物说话权力的人,变成后来那个邪恶的坏女巫。
《魔法坏女巫》没有《绿野仙踪》里天真淳朴的童话色彩,也不是什么追寻勇气、善心和智慧的故事,而是要颠覆大家刻板印象中的“北方好女巫”与“西方坏女巫”。作者给了西方女巫一次机会让世人重新认识真正的她,从绿色皮肤进入她个人的成长背景,一步步慢慢剖析她的心路历程,让大家了解她的痛苦和快乐。
小说沿着《绿野仙踪》原著主线,讲了一个藏于背后、格调完全相反的故事。还兼顾了政治隐喻的讽刺性。因此,与其说是《绿野仙踪》前传,倒不如说它建立了另一个平行世界——在一个充满巫师、魔法和咒语的神奇国度里,两个外表与个性迥然的女孩被不同的经历引领着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不是一部容易读的小说,作品蕴含着大量深刻的内涵,包含了太多元素:梦想、野心、政治、友谊、爱情、自尊、谎言……我们可以将《魔法坏女巫》视为讲艾芙芭一人的故事,也可以理解成艾芙芭只是贯穿这一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所有的元素通过她的发展来展现。
故事讲述了聪明狡黠的格琳达善用美貌和手腕处处占上风,是史兹大学万众瞩目的焦点,却阴差阳错和自己最讨厌的绿皮肤艾芙芭成为室友。艾芙芭与格琳达是一对完美的对照,艾芙芭深沉多思,而格琳达则活泼开朗甚至疯疯癫癫,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在历经风雨之后相互被对方在不经意间改变为更好的人。然而在遇到了奥兹国的大巫师后,她们的友谊走到了交叉口,人生道路也从此不同。到后来因为不同立场和信仰最终一个变成西方的坏女巫,另一个成为北方的善良女巫。
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孟子.告子章句上》曾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与东西也。”善与恶的形成并不以个体而决定,而是由个体生长环境所决定,艾芙芭也不例外。周遭的环境是使得她成为“恶人”的决定性因素。善与恶的相互交织正如祸福的相倚,都需要一定的内外条件,政治操纵、意见领袖、种族平等、动物保护主义等等各式各样的因素造成了后来的“魔法坏女巫”。
“动物所遭受的苦难人神共愤。不只是迪拉蒙德博士被谋杀一事,还有眼下的强制遣返,自由的牲畜再次遭到奴役。笔下必须出宫亲眼看看他们的困苦。传言——是有人担心,接下来将会是屠宰、同类相食。这一切并非出于年轻人一时义愤。恳请陛下,这并不是感情用事、不问是非。现在是世风败坏,道德沦丧。”面对大巫师的暴政,艾芙芭抛下这一席话之后便不辞而别,投身于反抗暴政的运动中,成为所谓的“恐怖分子”。正义的起点,悲伤的结局,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我想,每个读过这部作品的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故事的结尾,艾芙芭被多萝西烧死,举国欢庆,可事实结果却令人扼腕。无疑艾芙芭是一个坏女巫。她阴郁、执拗、悖德,但是她并不邪恶。比起以欺凌甚至杀戮为乐的大巫师,她甚至堪称善良正派的好人。她反对独裁,忠于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己坚信的生活,关心动物的命运,不服从权贵的指使,她所经历的一切引导着她一步步走向令人震惊的后果,从另一个方面讲,她是个令人敬佩的女战士。我们可以嘲笑她的软弱、谴责她的不法,但却不能否认这些自命高尚的论断,极可能奠基于同样不堪、甚或有着加倍的怯懦的凡人之心,也就是那些无视世上诸多苦难,得以舒舒服服、健健康康地窝在不虞匮乏和伤害的地方的我们,在欠缺对照的诤言之下所姑息出来的那种心态,虽然还不至于强烈到被谴责为伪善,但终究容易流于缺乏自省而见绌。
虽然艾芙芭的行为不适合用“佩服”来献上礼赞,不过这部小说的确值得怀着真诚的敬意来阅读、咀嚼与回想。正如艾芙芭对同伴们说,“恶的真相,你们谁也没说中。你们来来去去只说了人性之恶,这只是一方面,而永恒的那一面永远罩着一层阴影。也许该反过来说。那句老话说得好:龙在蛋壳里长什么样?谁也没法知道,因为一旦你把壳打碎,那龙就不在蛋壳里啦。我们的讨论注定是白费力气,因为恶必须是个秘密。”没错的,恶是个秘密,没人真正说得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