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跟女儿说了16个不同版本的龟兔赛跑故事,从第13集开始女儿要求把故事的主角改为喜洋洋与灰太狼。这故事的原因来至,一年前女儿突然养成了赖床及不喜欢刷牙的坏习惯了,有次尽然还跟我说:赖床真舒服。每次赖床的时候,都要拖延不少时间,造成去幼儿园都较迟了,怎么说都改不了。有天自己突然想起用故事来引导女儿,于是故事就开始了。
故事的力量还记得第一集的故事内容:龟兔约好第二天上午8点赛跑比赛,第二天闹钟一响,乌龟准时出发,而小白兔的闹钟响了,但它觉得自己速度快,赖床一会儿一定还是会赢的,因养成了坏习惯,赖床过头了,起床时,头发也来不及梳理了,早餐也来不及吃了,整个形象一塌糊涂就开始跑着去追乌龟了,路上被别人笑死了,故事最后当然是小白兔输了比赛。故事说完后,我都会引导女儿一起分析小白兔输的原因,每次女儿都把原因分析得非常精准,这时我会说:瑶瑶是乌龟还是小白兔?女儿总是坚定地说自己是胜利的乌龟。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女儿不再赖床,而且快乐地刷牙了。
前几天,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女儿在二楼一看有几个陌生的人,竟然不下楼了。于是第16个故事又开始了:喜洋洋与灰太狼约好第二天8点赛跑比赛,灰太狼也是因为早上家里有客人不敢下楼,等到客人走了,它才下楼后开始狂奔,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与小白兔一样悲哀。女儿还是跟以前一样,把灰太狼输的原因分析的非常到位,相信下次女儿再次碰到这样的事,一定会有所进步的。当然每次说故事的时候,我都加了很多夸张的声调、动作,女儿非常喜欢我的故事,以致有时女儿在我没发现她有问题的时候,都主动催我说故事。从第一个故事开始,只要发现女儿有不好的生活习惯,我都会及时编个故事来引导她改进,每次的效果都是非常好,这就是说明合适的故事力量是巨大的。
故事的力量通过跟女儿一起成长的故事,发现自己也得到成长了。以前自己对不少佛教的故事觉得不真实,有矛盾的,如:释迦牟尼在成佛前,有次在路上碰到一只快饿死的白虎,释迦牟尼慈悲,竟然用自己的身体喂白虎。当时一看到这个故事,自己的第一反映就不如女儿的睿智了,(女儿明白了故事中的道理,而没执著于乌龟怎么有可能会使用闹钟?小白兔有没头发,干吗还梳头?)却把自己执著进故事之中去了,觉得:佛陀用自己的身体去救老虎是不值得,老虎救活了,老虎再去吃掉其它的小动物,被吃掉的小动物,是否释迦牟尼也应该承担部分杀生的责任呢?通过了说给女儿听的故事后,明白佛教的这个故事,喂虎的故事只是一个载体,核心是要告诉我们慈悲的重要性,告诉大家慈悲是释迦牟尼成为觉悟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很多时候,教与学都会使人进步。好东西一定要与他人分享,在分享过程中,自己也会得到想不到的进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回音/2011-4-9
今晚在贝加尔湖跟大家分享老故事了。
回音/2017-2-1
故事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