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上一朋友,情绪不高,问他原因,他告知瑞老师,前不久被孩子老师叫到学校,为了孩子的事,他被老师批评了。
被批评了一顿,你准备怎么做?
还能怎么做?自己把委屈扛下来,回去和孩子一起努力。
这位应该是有头有脸的朋友,平时是风风火火的。面对孩子的问题,是如此的放平心态。
他应该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才有了替孩子扛责的想法。
总需要有人为孩子扛责
孩子还弱小,需要有人为他扛责。
孩子年少的时候,父母是为他扛责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已长大成人的孩子是为父母扛责的。年老的父母已成为了需要呵护的孩子。
生命就是这样神奇,人类永远是孩子,总有人为孩子扛责。
有人无怨无悔,觉得理所当然,有人觉得脸面比孩子什么都重要。
比如在遇到被老师叫家长之时。
每个人都有读书学习的经历,每个人都会遇上不同性格的老师。今天的孩子在学校里经常遇到被老师叫家长的经历。要么是由于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要么是在学校里闯了祸。在老师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经常会通知家长到学校,进行面对面的家校交流。
瑞老师发现,每次家长会或被老师叫之后,是孩子突发事故严重的时候。
在一些父母的人生字典里,自己的权威不容挑战。自己在学校那里获得的负面情绪,完完全全,甚至无限放大地宣泄到孩子身上。
孩子要承受学校和家庭的双重负面情绪。
2020年9月,14岁的男生,因为在教室打扑克牌,老师打电话叫来了家长。
妈妈来到学校后火冒三丈,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在五楼教室走廊里训斥儿子,最后扇了儿子两耳光。
男孩被扇耳光后,默立了两分钟,突然爬上教室的栏杆跳了下去……
有一种爱叫和风细雨
瑞老师当学生时,也有被老师叫家长的经历。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入小学不久。不是由于学习问题,不是由于在学校闯了祸,是因为没交够不足五块钱的学费。
那时候老师也经常为调皮的孩子感到头疼,也经常有家长来到学校向老师赔不是。在老师眼里,瑞老师是为家长争气的孩子。
有一天放学,老师留下了瑞老师,问:你爸爸什么时候有空?叫他来学校一趟。瑞老师听了一惊:我没有闯祸啊?是这样的,这学期快结束了,你的学费还没有交清。我想和你爸爸谈谈。听了老师的话,瑞老师的头埋得更低了,脸一阵一阵地发热。从小瑞老师是自尊心很强的。
家庭困难没有什么丟人的,咱们做学生的就要把学习搞好。你是一个好孩子。老师安慰瑞老师。
回到家里,瑞老师向父母讲起了老师催交学费的事情。爸爸没说什么,就和妈妈商量,把家里刚刚用地里产出来的菜籽榨出来的准备一家人用一年的菜油匀一点出来,拿到街上去卖,换点学费。
瑞老师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场景。爸爸提着本用来家用的菜油,上街去了。回来后高兴地告诉妈妈,学费的钱够了。他还不忘给瑞老师带回来小零食。
后来,爸爸什么时候到学校去,也不知道。老师也没有单独留下自己,应该学费交了。
那个时候的学校、家庭关系如春风化雨,孩子们能够健康自由成长。今天的家校关系有和风细雨,也有简单粗暴,甚至剑拔弩张。
这个世界只有父母无条件欣赏孩子
出于对父母信任,孩子才选择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上,也只有父母无条件欣赏孩子。
有这样一位母亲。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下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他表现最差;只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她还是告诉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
她有些不习惯,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为了孩子,同向奔赴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出名的研究,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的。
在一个充满爱心的父母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学业不好,但身体好;
不很聪慧,但很勤奋;
人很本份,但很实在……
孩子总有一处能让父母激动不已。在这一处,总能让孩子的人生发光。
总能发光的人生,需要父母和老师,以及关心他成长的人经常歇斯底里吗?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无任何教育背景的普通家庭,会走出知书达礼的孩子;一个父母皆有地位的家庭,有可能出一个桀骜不驯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导师。你的情绪决定了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走向。
少点怒吼,多点平等相待。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你吼他,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也会吼你,吼他人。
少点功利,多点平常对待。孩子不是家长炫耀的工具,他就是他自己。多受点累多受点气,与成长中性格不稳定的孩子在一起,哪能不受累受气。
少点十全十美,多点平时相伴。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十全十美只是对人对事的美好祝愿。与孩子相伴,共同成长,才是人生最美的事情。
瑞老师参加教育工作三十年了,不主张叫家长到学校,有空的时候,会选择去一些学生的家里,和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成长中的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需要呵护,需要温润。大人们都是从孩子过来的,不要让孩子像我们一样,也受伤,也自责。
为了孩子,让我们的心更和软。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95227/925cf5933b7a637d.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