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蛀牙)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龋齿的模型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中,龋病位居前列。但由于其病程进度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不易受到人们的重视,实际上龋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甚大,特别是病变向牙体深部发展后,可引起牙髓病(牙神经发炎)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随着牙体硬组织的不断破坏,可造成牙齿的缺损,牙齿缺失,影响咀嚼,从而影响消化功能,使人体质下降。
致龋的因素主要是:细菌,食物,牙自身的结构和牙在口腔所处的环境,时间,这就是龋病的四联因理论。
(一):细菌,没有细菌的存在就不会发生龋病,常见的致龋细菌主要是链球菌属,乳杆菌属,放线菌属这些菌群在自身代谢时会产酸,可使口腔局部酸碱度下降,并维持相当长时间,从而使牙齿局部脱矿,龋病病变开始。而且龋病是感染性疾病,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母亲有龋齿的致龋菌,往往会口口相传给自己的婴儿。从而使致龋菌定植于婴儿口腔,一个家庭中有成员有比较厉害龋病的,通过也会传染给家庭中的其他成员。
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牙菌斑,利用牙刷,牙膏,牙线等工具最大限度清除牙表面菌斑,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尤其是睡前刷牙更重要,因晚上长时间睡眠,舌活动减少,唾液分泌减少,增加了牙齿龋坏的危险因素。
2016年口腔学术交流(二)饮食:
饮食是龋病四联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饮食是人体的营养来源,但同时在口腔局部环境也可以被致龋菌利用,作为细菌生长的源料(碳水化合物)。有些文献指出“蔗糖”是龋病发病的首犯,蔗糖是某些龋菌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且细菌代谢蔗糖的活动在致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种糖类的致龋性大小也不尽相同。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蔗糖>葡糖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山梨醇和木糖醇基本上不能被致龋菌利用,故常用作糖替代品,而且还有一定的防龋作用。
糖类对龋病的影响受到另一个主要因素的调控,进食频率。进食次数越多,越容易龋病的发生,进食频率高能更恒定的为口腔致龋菌提供能量。预防措施:1.控制糖的摄入,多食淀粉类食物(但精制面粉经过加热处理与糖混合制成的如饼干,致龋性与糖本身一样),新鲜水果及蔬菜,高纤维膳食,少喝含糖饮料2.减少摄糖频率,对正在发育的儿童及青少年在保证摄糖量满足发育的同时,也要控制好摄糖频率,每次摄糖后应注意口腔清洁。3.使用糖代用品。一类为高甜度代用品,如甜叶菊糖,二类为低甜度代用品木糖醇。
(三)牙及牙所处的环境;牙和牙弓形态在龋病发病过程中有重要影响,没有缺陷或缺陷很少,发育良好的牙一般不发生龋坏,有学者在狗牙进行龋病的研究,发现基本不会发生龋齿,因狗牙形态呈圆锥形,缺少窝沟,牙间隙较宽,不易形成牙菌斑滞留区,而人类的后牙有较多的窝沟,且窝沟越深越容易发生龋坏。牙排列不整齐,拥挤和重叠容易形成牙菌斑滞留区,故也容易龋病的发生。钙化程度高,矿化良好的牙也不易患龋,牙齿的最表层牙釉质在人的一生中可不断变化,随年龄增长,釉质密度和渗透性降低,氮和氟含量增加,牙对龋病抵抗力也随之增加,成年后龋病的发病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预防措施:摄入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对牙的发育发挥最大的营养作用),矿物质,脂肪,注意孕期孕妇的营养和保健,婴儿期婴儿的营养保健,避免乳牙出现牙发育缺陷,注意儿童的营养和保健,避免恒牙出现发育缺陷,同时可以应用氟化物,对乳磨牙和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等措施,增加乳牙和恒牙的抗龋力。
适当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起到抗龋效果。
(四):时间 ,龋病发病的每个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从牙菌斑的形成到细菌代谢产酸到牙釉质脱矿等过程均需要一定时间,同时也包括牙萌出之后的时间,食物滞留于牙面的时间等。同时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有;1.年龄: 龋病在儿童中甚为流行,牙萌出后很快即可患龋,尤其是第一恒磨牙萌出后由于有较深的窝沟,患龋病的几率很高,10岁时第二磨牙萌出,亦开始患龋,直至24岁趋于稳定,随着年龄增长,牙龈逐渐退缩,牙根面外露,菌斑易于聚集,常造成根面龈,因此老年人龋病发病率又回升。2.性别:有报告认为,女性患龋率略高于男性,可能是女性牙萌出时间早于男性,牙与口腔环境接触时间相对延长,感染龋病也随之增加。3.家族遗传 :在同一家族中往往有相似的龋病模式流行,这种情况可能与遗传因素,早期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惯,对口腔保健持有相同的态度等有关。
龋齿的四联因4.地理因素 大量研究报告认为,各地区土壤类型,水质类型,特别是土壤,饮水源中的氟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与龋病流行密切相关。
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学龄前儿童建议3-6个月进行定期口腔检查,对于学龄儿童应每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而成人则每6-12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对于龋病易感染,建议缩短定期复查的时间。
海宁微笑口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