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月7号,距离我高考已经过去两年了。想起两年前我刚高考完,不满意自己的成绩,一心想去复读,后面为什么没有复读成功呢?
《知识大迁移》读后感和往事思考1、
先来讲一个故事吧:
我有一个叔,他读书的时候是个大专,那次我在迷茫是要复读还是去上大学的时候。他跟我说了一个故事,大学本科毕业在这个社会是获取了一张门票,一张入场比拼的门票。
作为一个管理人员不会看你的出身,而是看你的能力。他从22岁(2010年)毕业出去工作,学校读的是汽车电子专业,去的是国内比较出名的柴油发动机公司。从基层做起,一起进去的同学都感觉特别辛苦,做不下去,慢慢退出了。他就是非常认真的做了下来,后来慢慢领导看得上他,他就进入了销售的部门,外派甘肃三年,现在在江苏负责一个大区的销售。总算是苦尽甘来。
为什么一个读汽车电子的专业的人能够从基层到销售,再到负责一个大区的销售呢?
最近读了一本书,就是威廉•庞德斯通的《知识大转移》。里面有一个观点是这样的:
“与专精的刺猬型人才相比,成为广博的狐狸型人才,才能为你带来更多的知识红利。”
我叔从小成绩就不算好的那种,但是他应该是算喜欢看各类杂书的那种(听我爸说,我爸书架的书,他大概都看了一些,我爸的书架基本都是为人处世,风水堪舆,经管人文等)。也因为家境贫困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才有了他后来的成功。
2、
由此可以推断出,以下的观点:
1、学东西不能只局限在自己本专业,要跳出去看看别人在学什么。
今天喜欢经济学你就去看看凯恩斯和哈耶克的书。明天喜欢管理学,你就去把德鲁克的书全搬回来。像我现在对广告文案做研究,我就去把小马宋老师推荐的书都买了。
2、如果是走研究型的人才,从小就能够体现出来,不然怎么可能成绩不好?
3、社会型的人才,需要的是有目的性的看待东西,读书做人如是。
再回到我们这代人的身上呢?我们已经没有了当年父叔辈时候的时代红利了。我们主要怎么做?
我认为是这样的:
1、本科阶段读书做事可以涉猎多个门类,做一门熟一门,但不求精。花最少的时间认知最多的事物。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一个有“态度”的人。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方法有:与人沟通和写作。
3、避免太多的定制化信息,如某宝推荐,猜你喜欢、某音,某手少刷等等。你需要的都给你,都满足你,你就没有了追求。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有自己需求的年轻人。
3、
两年过去了,我想跟各位学弟学妹说的是,选择是否复读的时候,你要先思考:
1、高三这一年你是否真的努力了
2、高考是否真的是自己失利而造成的后果?
3、高考再来一年,你是否能够能够发挥出来水平?
如果你的回答有一个不确定或者不,我希望你还是不要抱着执念再去复读。
好好去上一个大学,选择一个好的城市,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的专业。
永远记住一点:城市>学校>专业
你会发现,四年下来:城市给你开阔的眼界,学到的见识会很多。比在学校给你带来的名头和专业带给你的东西多很多。
《知识大迁移》读后感和往事思考最后,祝列表的学弟学妹,高考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