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自愈与成长,荣格的生命故事》
作者:李孟潮
书本封面一、
作者说:所有激怒我们之事,都让我们更为了解自己。
这是一本通过荣格自传中那些重要的梦、结合荣格生命中的大事件,深入分析从个体到群体共性存在的自愈和成长中,那些值得被关注的细节、观念和转折点的书籍。
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大师,从童年到老年经历的一切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之后,我们才会发现:原来他也和我们一样有着深藏于心底的伤痛以及无法逃脱的人性黑暗面。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一样:据说,没有一棵树的枝丫可以触及天堂,除非它的根须扎入地狱。
二、
其中有一段关于“旅行的意义”(当然这里特指心理意义)那段阐述,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
章节:老年2 旅行与乡土(P178)大学的时候,曾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
20岁的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环游世界”
当时我心里还想着:“谁不是呢?这么精彩的大千世界,难道大家不会想去看看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越来越多的人之后才发现:还真不是每个人都想去看看这个世界。
且不说是不是大家都想去,即便都是想去看看的人,内在动机也可以大相径庭。
据我所知,至少存在以下两个差异明显的类型:
有人觉得旅行是对自己的犒赏,所以一定要去风景美、食物好吃、酒店舒服的地方,让工作辛苦了一段时间的自己好好放松、放空。
这是充电,是美好,是享受的。
有人则觉得旅行是一种体验,想要的是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建筑历史、文化习俗。可以住青旅、做背包客、甚至边打工边旅行的穷游。
这是探索,是未知,是新奇的。
而在我看到书中关于旅行的心理意义这一段文字之前,我其实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哪种,但却从来不曾深入思考为什么?
就在看到的一刻揭开谜底:原来,我是想了解人性,然后了解自己。
我想透过别人的眼睛、别人的滤镜,来看看原本熟悉的人事物,那种冲击很有可能不是让人开心的,但我想看到更立体、更真实的“我”和“我们”以及“我们这里”。
也许这才能更真切理解和认同荣格那句话:
“真实生活总是悲剧性的,那些不知道这一点的人从来没有活过。”
三、
看书总是疗愈的,仿佛穿越时代和国籍,与作者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尤其这还是一本名人生命故事的书籍,仿佛一次过与名人以及作者都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跨时空交流。
“孤独不是因为没有人在身边,而是因为无法沟通那些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之事。”(荣格)
这种阅读一本书籍带来的跨越时空的交流,每每能让人找到一些共鸣,消除一丝丝的孤独感,然后,滋生愉悦感。
我想,当我可以踏上梦想之旅的时候,也会是这种内心生出的喜悦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