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耕田,固定在一处土地,精耕细作,期望的是年年好收成。
所谓打猎,游走于各地,或山林,或丘陵,或草原,靠敏锐的嗅觉和快速的反应,捕获猎物,然后即转战它地。
营销人称扎根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甚至某个大集团,通过良好的关系和优质的服务不断地获取订单或合同为“耕田”。对那种获得一个信息后,快速反应,捕捉商机,赢得订单或合同,成为“打猎”。
“打猎“和“耕田”各有优缺点。耕田的,如果只依赖于一两块土地,遇到难于预防和控制的自然灾害,可能颗粒无收,只能被饿死。就像一家做石化和炼油工程设计和总承包的民营中国工程公司,仅依赖三桶油(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十几年前没有问题。目前,三桶油各自旗下有不少工程公司,自己的孩子尚不够吃,哪里轮得到系统外的公司?这几块第再好,不是自己的,只能放弃。打猎的,运气好,捕获多又好的猎物i,日子自然不错。运气不好,也只能饿肚子,裁员自保了。
所以纯粹的耕田型或打猎型公司都比较少见,多是耕田之余打打猎,打猎过程中,学学耕田。力求日子过得平稳些,避免大起大伏,还要有增长。
遗憾的是,有的公司却在强调由“打猎”向“耕田”转变,似乎耕田是目标。须知目标永远是拿单子(然后服务好客户)。
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耕田有耕田的程序,打猎有打猎的窍门。要承认,做销售需要一些天赋,但没有这些程序和窍门,常常事倍功半。
耕田的,要观天象,选好地,并且讲究“人和”和协作。固定在一个国家,要清楚这个国家的政治、法律、文化习俗,顺其“势”而为,“势”有政治之势和行业之势,逆之必难有所获。“地”乃地域,最终是客户,或是大集团, 或是大国企。要和他们各层级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内部要协调,团队作战,避免一个营销人员流失后,该客户也流失了。如果该客户开始走下坡路,后续项目难以为继,就可以考虑减少投入,甚至转为“打猎”了。
打猎时, 首要判断猎物(项目)的真实性,其决策人是谁,客户期望是什么,我们有哪些优势。一旦决定,一击必中。如不中,迅速撤离。绝不像耕田那样大投入和持续投入。发现好的客户,及时做“耕田”的转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