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为特洛伊真实存在,它应该只存在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居住在俄林波斯的众神因为自己的立场不同,而指使了特洛伊之战。女儿有几分遗憾地与我说:“这次我们不能去特洛伊,行程里面没有。”
过去出行,我总会做足功课,这次因为出行前特别忙碌,没有时间与精力,所以土耳其之行是丁师和邓师挑选的行程,于我而言,完全是盲游。听女儿说不能去特洛伊时,我安慰她:“算了,旅游中的遗憾往往更让人记忆深刻。”拿到出团通知书后,上面分明标有特洛伊,指与女儿看,她总算放心了。
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特洛伊是一个遗址,除了仿修的木马似模似样,其余的可看性并不强。因我们不懂得考古,想象力又不够丰富,无法从这些残存的砖柱想象出当年的宏伟与辉煌。我没有问女儿有没有失望,我们看电影《特洛伊》时,她还太小,对此毫无记忆。而我对电影中的许多场景却记忆深刻,比如说影片中那美丽的大海,以及海岸边的阿波罗神庙。在影片中,特洛伊至少有两次机会可以免除厄运,一次是赫克托要求只守不攻,但遭到祭司和他父亲的反对,这一役中赫克托杀死了阿基里斯的表弟,本已要离开的阿基里斯因愤怒而打消去意,杀死了赫克托,让特洛伊失去了保护自己的屏障;第二次是在城外发现木马,帕里斯要求放火烧了它,却被祭司与他父亲反对,他们把木马运进城,造成了木马屠城的惨剧。两次,祭司都说这是神的旨意。当时我感触特别深:人类真是幸运,可以把自己的愚蠢让神背黑锅,因为神无法为自己辩白,这与中国自古以来流传的红颜祸水异曲同工:那时女人没有话语权,无论什么样的锅都可以背一背。
在史诗《伊利亚特》中,对这事的描述是:“斯卡亚门边,赫克托勒住风快的驭马,纷理着忐忑的思绪:是驾车重返沙场,继续战斗,还是招呼他的人马,集聚在墙内?”而太阳神阿波罗过去对他说:“赫克托,为何停止战斗?你忽略了自己的责职!但愿我能比你优秀,就像实际上比你低劣一样!如果这是事实,我就会让你知道,狼狈不堪地逃离战斗,会受到何样的罚惩!”于是,赫克托迎战去了,杀死了阿基里斯的表弟,一切便不可逆转。
影片结束时,有一段旁白特别让人动容:“如果世人传颂我的故事,让他们说我曾与英雄同在,人的生命犹如冬麦般脆弱,但这些名字将永垂不朽,让他们说我活在赫克托的时代,一名伟大的将帅;让他们说,我曾活在阿基里斯的时代。”这些话让人听来热血沸腾,并为之神往。不过,我不认为与阿基里斯同一时代是种荣幸,因为我赞赏并喜欢的是赫克托,而不是阿基里斯。在影片中,他对为了流名千古而参与战争的阿基里斯说:“只有小孩和笨蛋才为名誉而战,我是为国家而战。”之前他也说过:“我这一生都遵守一个原则,这原则很简单,敬奉神明,爱护妻小和捍卫祖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
在特洛伊,人们正一点点挖掘它,并竭尽全力,想让游客看到一个真实、具体的特洛伊。但我确实无法从这些残石断砖中,想象出有着倾国倾城容貌的海伦,以及当年的那场血腥屠杀。
我看到一棵无花果树,它异常繁盛浓荫,比我看过的任何无花果都更高大浓密。史诗中提到过无花果树,安德罗玛开对自己的丈夫赫克托说:“把你的人马带到无花果树一带,那个城段防守最弱,城墙较矮,易于爬攀。”赫克托回答道:“如果我像个懦夫似地躲避战斗,我将在特洛伊的父老兄弟面前、在长裙飘摆的特洛伊妇女面前无地自容。我的心灵亦不会同意我这么做。我知道壮士的作为,勇敢顽强。永远和前排的特洛伊壮勇一起战斗,替自己,也为我的父亲,争得巨大的荣光。”所以,他明知自己的宿命,那已被神设定好的命运,也勇往直前,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而战。
特洛伊,虽然它现在已是废墟,但它是英雄赫克托的家乡,是他誓死保卫的地方。我站在这里,看不到大海,也看不到当年的热血和柔肠,只是,这里是特洛伊。这个名字一提起,就忍不住有诗意,沧桑又缠绵,刚烈又柔情,从历史深处一点点地汇集而来,终于汹涌成这35度的滚滚热浪,纵然无花果树高大浓密,也遮掩不住它的澎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