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天,说到一些事,其中就提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发现吧,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一直存在至今。近代家长虽然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请“祖宗家法”来教育孩子,但还是喜欢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而且他们还有了新的说辞——“我都是为了你好”、“等你长大了就理解老子的用心了”、“养儿方知父母恩”······
老话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说实话,孩子顽皮,适当的棍棒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教训”,又或者是让孩子没有尊严的被打,这是我极反对的。什么叫“没有尊严的被打”呢?我理解的,就是在人前打孩子。这种打孩子的方式并不是为了教育孩子,说直白点,就是家长为了面子,“打孩子给别人看”而已,向外人表明一种态度——老子也是反对孩子做的错事,老子是会教孩子的,你们外人就闭嘴吧。还有一种就是,教育不教育的另说,他们打孩子只是为了当时出口气罢了。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过就是以家长制权威来压制孩子顽劣的天性,简单概括就是以暴制暴。自尊心是十几岁少年的宝藏,他们就像生长于山洞里的龙一样,全力守护山洞里的宝藏,又小心翼翼地在洞口试探着外面的世界,如果此时因为向外试探失败了,而被别人发现并闯进山洞偷了宝藏,就很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报复心理。于是最后从顽皮走向作恶。
而父母往往觉得小孩子是没有自尊心的,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长大了也不记得这些事了。可宝藏已经被抢走了,山洞里空空如也,没有宝藏可守护的小龙要么一蹶不振,从此自卑;要么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抢回宝藏。无论是哪一种,对孩子而言,都是极大的伤害。
而我今天想讨论的话题是——父母对孩子的自尊的掠夺。
我一直很好奇,孩子长大以后,他是真的理解父母了,还是觉得就这样得过且过吧,没必要去打破现有的家庭和谐呢?!如果是前者,我无话可说;如果是后者,那可能就是别人说的,“其实人在面对以往的伤害时,并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
为什么会有“算了”这个想法呢?估计是来源于“功过相抵”的观念吧,父母虽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但是毕竟他们对孩子也有几十年的养育之恩,且他们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好的。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就能理解了“功过相抵”的含义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呢,父母虽然对孩子有养育之恩,但是他们在养育过程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这个就是文字的魅力吧,同一件事,不同的句式排列,侧重点立马不同。我想,这两个句式,应该也是人们在看待这个问题时的两种看法吧。
“算了”,其实是个特别无赖的词。
往往说“算了”的人,有两种,第一种就是认为“功过相抵”的人,对于受害者痛苦,他们是无法感同身受的,仅仅凭借自己浓烈的且有残缺的道德观念“变相要求”受害者“算了”,不要去计较了。他们还会说,“我不是劝你去原谅,只是觉得“算了”吧,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那这不就变相要求受害者无视自己的痛苦与伤疤吗?!
另一种说“算了”的人,就是受害者身边的亲戚朋友,这些亲戚朋友可以说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他们及其热心于保持大家族的团圆美好。于是他们就会劝受害者“算了”,因为他们知道,父母伤害孩子的这件事,只要孩子不追究,那就是皆大欢喜的,至于孩子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感受,他们都不在乎,他们要求受害者打碎牙往肚子里吞,牺牲他一个人的情感,让他一个人忍受委屈,去成全他们家庭美满的愿望,最后还会到处宣扬自己的功德,觉得自己拯救了一个家庭。
对于上述的这种亲戚朋友,我的建议就是趁早划清关系,省得给自己添堵。
其实在孩子长大后,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曾经再尖锐的亲子关系随着父母的年老都会缓和。这是为什么呢?是孩子不计前嫌,还是父母真心悔过呢?想起来一个事,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说是为什么强势的父母老了以后就会变得随和了。有个回答就是,有些父母承担家庭责任时,一般以经济能力为标准。赚钱能力强的,担负的家庭责任比例加重,相对应的,家庭话语权也会增加。那一个家庭里,最没有经济能力的就是孩子了,所以他们就几乎没有话语权。等到孩子长大了,经济能力增强,而父母老了,经济能力减弱,话语权也转给孩子了。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当孩子长大后,他们会觉得父母变得好沟通的原因吧。
但是,在我看来,其实大多是孩子是患上了对父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有一本书,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面的女孩被老师性侵,但是为了安慰自己,她一遍又一遍地暗示自己,自己和老师是恋人关系,她爱老师,于是他们发生性关系是正常的。在这里,我不去讨论这本书。只是联想到,当我们被父母“教育”时、掠夺自尊时,我们其实是不能接受这种教育方式的,但是我们又被教育“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大多数孩子是不敢反抗的,只会妥协,于是我们也一遍又一遍地暗示自己——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久而久之,我们长大了,有了话语权,父母也不再用强权压制我们了,我们反而会觉得,“嗯,父母果真是为了我们好,现在长大以后,他们也没有那么凶了。”然后忽视父母在我们童年时带给我们的伤害。
我把这样的心理转变过程定义为孩子对父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如果孩子长大了,没有意识到这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话,这将会非常危险。因为他们可能会将这种以掠夺孩子自尊的教育方式去教育他们的下一代,并且会坚称“我都是为了你好”、“等你长大了就理解老子的用心了”、“养儿方知父母恩”,循环往复。
那么,有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的父母呢?我相信是有的,但是也是小部分,而在这小部分里面,愿意正式向自己孩子道歉的父母,凤毛麟角。
我写这篇文章,并非是为了挑起家庭矛盾,又或是鼓动孩子去和父母翻旧账,只是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即将成为父母的读者提个醒,孩子并不是简单的男人与女人的混合物,他们是年纪稍小的人,所有成人该有的情绪与思想,他们都有。另外,我还想说,其实孩子对父母的爱,不亚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毕竟父母活了这么多年,拥有很多东西,但孩子只有父母,希望所有父母不要辜负孩子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