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解释一上来就折磨读者的大脑,大谈科学方法,奠定了其与众不同的基调。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以儒为主,缺乏科学精神,以科学方法开篇,可谓是为迎接科学知识打下了一点基础。本篇文章对科学方法做一个总结。
科学的起点是世间存在的各种现象,对现象的研究有三个基本的科学信念。
第一就是所有人对现象都有一致的主观判断。比如我看到车辆相对路面是在前进,其他人也会如是认为,否则就无法继续研究。实际上,在对客观事物主观判断上的共识,已经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烙在了脑子里,即使红绿色盲也承认自己是红绿色盲,而不会认为是其他人有问题。对于那些玄妙的,如超能力、幽灵等则很难有共识,所以它不算科学的研究对象。
科学的第二个信念是所有被大众所认同的现象,都是有迹可循,有规律的。如果现象没有规律,那么就无法对其进行解释。科学的第三个信念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一定要坚信任何事情的发生,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这一块不知道对量子理论是否适用)。这是因果关系,科学就是在不断探索一切现象的起因,找到解释这些现象的理论。
科学要解释现象,就需要从事实中抽离出抽象的理论。现象无法解释现象,用现象进行自我解释,明显不会得到普适性的理论。
对一个理论来说,最重要的是它可能被事实推翻。因为无法被事实推翻的理论,是没有解释力的。对此可以进行一个推理,理论是用来解释现象的,只要找到相反的现象,这个理论就被推翻了,而一个现象总是可以设想出相反的现象,所以一个解释现象的理论,必然存在被推翻的可能。
不能被推翻的理论是存在的,其中之一是套套逻辑。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比如“四足动物有四条腿”,它不可能错,但是也没有说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实际上的套套逻辑并不会如此简单明了,会非常不易察觉。而且套套逻辑也不一定一无是处,有些套套逻辑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比如经济学中的币量理论和科斯定理。
不能被推翻的理论还可能是模糊不清的,也就是说抽象出来的概念不清晰,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既然不清晰当然就无法推翻了。我觉得“练气”中的“气”就是一个例子。
互相矛盾的理论也无法推翻,因为这理论没有任何意义。比如万里无云的天空点缀着多多白云~
还有两种不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其一是用以验证的现象,并非现象;其二是被推断会发生的现象没有限制。其中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我并没有完全看明白,看了几遍也不知其所指,很是惭愧。按事实无法解释事实来说,理论之中必然包含抽象出来的非现象内容,那么说它无法推翻是因为无法找到相应的事实进行验证么?比如遗传学力的基因,最初确实无法用事实验证,也就无法推翻了。对此可能要多理解一段时间。
科学方法一章的内容大致如此,书中所讲要比我写来的更加有趣,有兴趣的人不妨看一看原著,非常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