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一起上班,一起参加工作。
只不过是他去了税务局,而我去了发动机厂。
他是收税的业务员,我是一名自认为有技术的车工。
他工作很清闲,以前还到基层去指导税务问题,查缺补漏。
后来电脑普及,各单位会计都是使用软件交税,他干脆就在办公室,一张报纸,一杯茶水。
时不时还到下面去,不是指导,而是吃饭、喝酒,他说:“这就是工作。”
他是正常休大礼拜、节假日。考勤不严,晚来早走,家常便饭。
我呢,每天8小时,早来晚走,时不时还加班。
工作按工时计算,工时不多,开的不多,周末还得加班抢任务。
效益好时,还有百八的加班费。效益不好就是义务奉献。
那时我很自豪,因为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被送往全国各地,装上汽车,奔驰在大街小巷,为经济腾飞助力。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都老了,都到了退休年龄了。
再相聚时,展开退休工资条一看,傻眼了,他是我的一倍多。
我四千,他八千。
真不明白,都说实业兴国,实业救国,产业工人万岁。
我们奋斗在一线的国企员工,为振兴老工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加班加点。
一个个累的基本都是浑身是病。
而他们一个个油头粉面,吃不愁喝不愁,花天酒地,反而比我们多出那么多。
谁来解释解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