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
29次作业 心理咨询之道 第十三课(2) 心灵成长的第二条规律:

29次作业 心理咨询之道 第十三课(2) 心灵成长的第二条规律:

作者: 老板阿修罗 | 来源:发表于2025-01-01 16:24 被阅读0次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

——莱布尼茨

1、经验主义、路径依赖,无法应用于咨询工作,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阿苏提到,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是尊重了每个人的特殊性,在这个标签满天飞的时代,往往人容易被简单的定义为,穷人、富人;老人、中年人、年轻人;男人、女人;甚至好人、坏人,实际客观上来说,每一个人都是相当复杂的,无法用一两个简单的符号全然定义。对于心理咨询工作来说,也一定是点对点、个性化和细致入微的过程。

这样的话,我们学到的知识和思考框架就只能是我们的工作参考,我们以往的心理咨询工作经验也只能是我们曾经对于彼时彼刻的工作方式,不能成为当前来访的绝对解决方案。因此,经验与知识都有作用,这些都是咨询师“来时的路”,证明了咨询师的能力与经验,但对于此时此刻的来访,那一定是一位崭新的来访。作为咨询师,我们每次见到来访后,说完你好以后,该说什么呢?这非常值得思考。

2、来访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咨询师陪伴来访者慢慢了解自己,每次咨询工作如初见。

咨询师并不了解来访,或者说随着咨询工作的慢慢开展,咨询师才开始在有限的时空内逐步了解来访者。来访者用自己的言语、表情、动作等有形和无形的信息来表达着他的困惑、他的诉苦,咨询师一方面倾听来访者说的这些信息,慢慢积累信息去了解来访。另一方面,去观察来访的整体无意识在表达一个什么故事,一个什么互动机制,静静看来访在咨询室表演他的“病”。

慢慢的,咨询师可能看到了一些有规律的互动机制,但要知道这也可能只是可能性,随着继续慢慢的互动,去求证这些可能性,当随着咨询关系逐步稳固,就可以去尝试面质这些可能性或者反映这些情况,与来访探讨他的无意识机制,慢慢了解接近自己的无意识。

每次咨询工作都如初见,也许来访状态也会不停的变化。人人也都有充分表达的权利,当咨询师求证和面质时,来访也有权利回应与探讨,甚至反驳。

3、咨询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来访者,合格的咨询师需要有胜任力、尊重来访、做好保护,一切为来访福祉开展工作。

咨询师在咨询师工作时非常需要保持对等的心理地位,陪伴来访,但不是为了拯救来访,因为来访需要自己产生动力去调整、改变。一旦咨询师将个人的动力加入到咨询关系里以后,就容易动作变形,甚至出现强迫来访,评价来访的情况。咨询师为了满足自己的全能感,开始“迫害”来访,这些是非常值得细致觉察与杜绝的。

又说回了咨询工作的目标,咨询公司是为了来访的福祉为中心来工作,来访者付费购买咨询服务,而不是满足咨询师的想法。同时好的咨询师,也需要有胜任力——足够的知识、经验与非常重要的自我分析、自我体验深度;还要尊重来访,贴着来访做工作,多一些耐心与倾听;最后就是做好保护,对于工作中的互动面质与反映沟通,要充分考虑到来访的接受程度,保护好来访的状态,不要让来访受到咨询师的攻击与伤害。

耐心耐心再耐心,自己怎么对待来访,来访也会怎么对待你。咨询工作一定是个个性化工作,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咨询师一定是保持开放性与初心状态,带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拥有全然的直觉,面对来访,陪伴来访,走完他这一个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遵循着这样的规律,慢慢展开,徐徐图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9次作业 心理咨询之道 第十三课(2) 心灵成长的第二条规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nxy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