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前一天很无语的我被数学老师单独接见了一下,因为这次期末考试数学考砸了,全部平均分94.5分,小朋友“光荣”榜山有名,考了90分。看到耀眼的分数,我当时非常吃惊,上了2年的小学数学从来没有如此低的分数,我当时心情很塞,也很生气,又被数学老师约单独聊聊,心情更是一团糟。平时修炼的所谓强大心理在看到孩子分数的一刹那粉碎的无影无踪,跑到十万八千里了。
和数学老师聊天的结果被老师定性是:孩子平时还可以不算差生,但是这次考试都是计算题出问题,概念和应用题全部对,由此可见孩子一部分原因是粗心、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长造成的,平时都是家长对家庭作业要求不严格造成的,因为家长的放纵及不严厉直接导致孩子的粗心。。。。。。很无语的接受了老师的批评教育,这几天一直在找原因,星期天在书城发疯似的抱回了6本数学练习题集,在网上直接约学而思的课程。。。。。。今天突然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考试,从来就没有粗心这回事》,看完之后觉得受益匪浅,重新读了2边之后发现,里面列举的几点还是比较贴合实际的,整理一下具体的有以下五点:
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01
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方法:
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才会在考试中能做对。也就是常说的“熟能生巧”
02
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还有一些题目,孩子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
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解决方法:
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举一反三。
03
粗心,因为孩子的做题准确率不高
我们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你是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
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这就是对孩子的放纵。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
解决方法:
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的做题,建立错题本。也可以给自己制定训练的计划。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04
粗心,因为孩子的习惯有问题
许多孩子写作业有这些习惯问题:不认真审题、不检查、不肯写步骤、不喜欢打草稿等。此外还有书写,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写得“龙飞凤舞”,字迹难辨,难免出错。还有的学生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做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
解决方法:
认真写答案,认真审题,认真打草稿,认真规划自己答题时间,认真检查。认真打草稿,有利于帮助孩子检查做题的步骤,这个习惯非常好。
05
粗心,因为孩子心态紧张
在考场紧张的环境下,孩子难免紧张,而有些孩子会紧张过度,解重要步骤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还是因为锻炼得少,不适应考场环境。
解决方法:
多给自己一些限时“模拟考”,平时做卷子就要培养时间观念,保持紧张的状态,最后,习惯了这种状态,你也就无惧考场了。
其实粗心,最大的因素,是你一直觉得“没问题”。所以放弃“粗心”这样的说法吧,放弃“粗心”这个观点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认真查找原因,制定训练的计划,获得真正提升。获得提升的,决不仅仅是成绩,还包括审视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行动力,意志力。
我发疯抱回来的6本数学题集有几本打算送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