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不知当初木心先生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否真的与命运和解了?一直以来都觉得文学之于我,就如杜拉斯的情人一样,是治愈,是救赎,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而今却不知道这有没有可能是另一种悖论。就像是父母的宠爱,孩子的笑脸一样,海量的文学作品给我们营造出了一个“有情之天下”的梦境。让我们明明知道,众生有情皆苦,人生只要避开猛烈的欢喜,便不会有悲痛的来袭。可最终还是像北野武一样,选择了一个滚烫却辛苦的人生。
拖着感冒发烧之后疲倦的身体,头重脚轻地值了几天班,今天总算是结束了。小长假都已过半,这才算正式开启了假期模式。此刻躺在床上,觉得这一觉可以睡到地老天荒了。虽然还有应约的稿子,还有假后的考试。却又忍不住感慨,为什么我们明明生在太平盛世,却独独寻不到几分安静闲适?如此下去,我们想要“繁花似锦觅安宁,淡云流水度此生”的愿望,怕是终生不得实现了。还记得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曾预言,到20世纪末,高水准的机器自动化大生产可以取代大部分毫无价值的工作,人们一周只需要工作15个小时,从而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寻找人生的乐趣、追逐生活的梦想。然而,如今现实发展与大师的预言却大相径庭,科技的进步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轻松自在,反而8小时工作制渐行渐远,996悄无声息地被写入企业文化,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好吧,权且相信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吧。想来求仁得仁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什么大概率事件。毕竟一部《红楼梦》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个“求不得”:黛玉想要一生一世一双人,却泪尽恩断,含恨而逝。迎春想要安静的生活,却偏逢中山狼。探春想要重振家族,却不得不远嫁。妙玉想要一世高洁,却最终深陷泥淖。王熙凤挖空心思贪财弄权,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所以有人说,世上之事,大多时候都是求什么不得什么。求功名的终不得功名,求富贵的终不得富贵,求安稳的终不得安稳。人到中年,很多以前不信的东西渐渐地都信了,比如命运,比如缘分,比如轮回,比如因果。既如此,便放下执念,万事随缘吧,尽人事,听天命就好。
也许是年岁渐长的缘故,再加上累积了一个暑期的热毒。入秋以来,身体便是状况不断,今天牙疼了,明天胃疼了,稍一劳累,更是腰酸背痛。颈椎、肩周、腰椎、结节,这些年职业病倒是一个也没落下。现如今只觉得日子怎么清净怎么好。其实假期如果精力体力都允许的话,走走山河,访访古迹确是不错。可如果力有不及,亲友团聚,故交相逢,倒也不必一掷千金,胡吃海喝。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围炉夜话,听曲品茶亦有几分清韵。如果能把买了很久,平日里没时间读的书,拿来读读就更幸福了。私下里依然觉得世上最美的文字不过是中国古诗词,尤其唐诗宋词。如果诗词有钢琴序曲的话,唐诗就是莫扎特,明媚、祥和,宋词便是肖邦,忧伤、念远。如果诗词有颜色风格的话,唐诗就是梵高的《向日葵》,情绪张扬,宋词就是莫奈的《睡莲》,静谧安详。于是习惯性的在睡前拿起枕边的《宋词》,觉得这依然是一杯清润醇厚的酒,那一个又一个的晓风残月,梦里婵娟,美了千年,也醉了千年。总是无声地伴着我度过了每一个人生灰暗的时刻。每每觉得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时候,翻开《宋词》,就会觉得只要还能读到这么美的文字,便算不负这一场人间了。突然间便理解了为什么陈丹青先生会说,他的老师木心是靠着文学艺术,一笔一笔,一字一字地把自己解救出来的。所以尽管木心先生一生历经坎坷,笔下的文字却尽是温柔与深情。
也许去过乌镇的人,没有几个不知道茅盾的,却并非人人都知道木心。1927年木心出生于乌镇的富贵世家,据说小时候家里用的瓷器都是宋代的官窑。但是后来赶上特殊年代,却一生三次入狱。在狱中,他被人生生掰断三根手指,却在纸上画出了钢琴的黑白键,无声地弹奏着莫扎特与巴赫。他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洒洒65万字的《狱中笔记》。70岁之前,他在大陆都鲜为人知,却在海外早已声名鹊起,他的绘画被收入大英博物馆,他的文学作品跟海明威等人一起入选了美国的大学教材。直到2006年,在他的学生陈丹青先生等人的努力下,他的很多文学作品才在大陆出版,国内掀起了阅读木心的热潮。同年,年近八的木心选择叶落归根,受邀回国,回到故乡乌镇定居,直至2011年于乌镇离世。人们这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个人,带着一身民国的气息,从风雨中走来,既浪漫自由又铁骨铮铮。这个曾做过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的设计的老人,用自己艰辛的一生,承接了魏晋风骨,延续着“五四”精神。许多人知道木心是因为那首刷屏的小诗《从前慢》:“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但实际上,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却是真的好看,这里面有木心先生极致的热烈的欢喜和极致的寂静的悲伤,读过之后才恍然发觉,原来还有人这样活过。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木心本人的作品,而是当年木心效仿孔子在美国游历讲学时,学生陈丹青的听课笔记。但却不妨碍我们读者从中窥得木心先生的思想和学识。有料,有趣,有深度亦有温度。
一觉醒来,陆陆续续写完这些文字,我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身体在慢慢恢复,精神在慢慢清明。剩下的时日依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依然还是在这匆忙的世间艰难跋涉。可看到手里的书,此刻心中却是充盈的。也许不知道未来还会有怎样的风雨,但是古今文学却已经为我留下了一方天地,让我随时可以遮风避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