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 今天要和学生们谈什么呢?她想在前两个月写字、发音的基础上,和学生们谈谈中国文字。那个方块、多义、漂亮的文字赏析。
作为中文工作室的这间小房间面积不大,装饰得具有浓浓的中国味,一排书架,载着满满的中文书籍,书架对面墙上挂着一横匾,“宁静致远”几个大字表达了主人的心境。墙角放置了一盆植物,绿色让空间更具有活力。
Alice 今天着装特别的喜庆,因为,今天是妇女们的节日。她首先骄傲地告诉学生:中国有一个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这个博物馆收藏了考古的最新发掘,位置选择也富有含义,于甲骨文发现地的周边。
她讲述了一个甲骨文发现的偶然性故事:起先是村民们种地时发现的一块块特殊的“瓦片”,上面刻着看不懂的古怪字,后来发现这种“瓦片”越来越多,又有好事者拿它到集市上出售,然后,传到了考古部门,以至于最后成为一项重大发现。学生听了这则故事,兴趣也上来了。
课堂上,她还准备了一些文字,从象形、指示、会意等方面一一解读。如“水”原指“流水”,后扩大为江湖流域,再者,引申比喻为“液体”“流动”的描写。甲骨文、金文、篆等文字如画如字,增添了学生的积极性。
来自网络:汉字发展史她还让学生画了一张山水图,标上篆体字的“山”“水”。
她继续说:博物馆计收藏文物四千多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的发展史、汉字的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该馆2007年动土建设,仅仅用了三年,于2009年面向观众开放。
为了讲好中国文字,Alice 还得谈谈身边的纸。因为,纸与书写的关系太密切了。
世界范围看,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就有莎草材料的书写媒介,称莎草纸。公元1世纪前后,中国西汉时期发明了浆纸,之后,有关专家给“纸”的定义,实际是指这种浆纸,而不是那个莎草纸。所以,造纸术发明来自中国。这样的造纸技术,之后又通过丝绸之路,途径阿拉伯,传至西方世界,估计是在公元8世纪左右。之前,西方人,并不知道中国会造纸,只是在7世纪,有人来到了中国,才发现这一现象,并感到吃惊。Alice 用一个个故事讲解了这些。
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她基本是用图片和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解,还列举了身边多伦多皇家博物馆(ROM)收藏了石板书、卷轴书等文物的例子。
ROM 藏卷轴文献她举起手中的iPad 和学生说,你们现在学习都在用这个,越来越远离纸的出版物了。这是当下时代的变化。人类的发展即从没有文字到岩壁上的绘画;从龟壳到石板;从手抄到机械印刷;从印刷到电子,一步一步进步,经历了几千年时间。
有孩子问:“几千年是多少年?”
Alice 说:“是我们好多个爷爷奶奶的岁数,很长很长……”
Alice 尽可能用简单的语言,让同学们理解。一般说来,学生没有错,错的是师者没有讲到学生心里去。尽管,孩子小,“走心”的现象客观存在,这也是成长的一个过程,优秀的老师总是不放弃,想方设法把他们的“心”拽回来。
在加拿大出生的孩子,从小就没有中国的环境,他们以为世界本来就是眼前见到的这样,万里之外的中国离得太远太远。Alice 一想到这些,她更加感觉到了,如何上好课多么地不容易,也感觉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