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潮国风大行其道的今天,汉服少女、长衫少年的亮丽身姿,已经成了互联网上俯拾即是的纷繁光景;博物馆、美术馆和名胜古迹也成了新的“文化圣地”,吸引着无数青春身影;各式“文化创意产品”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为青年人提供着礼尚往来的最佳选择……
国潮国风的兴起,实际上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是确立文化身份、寻求文化认同的情感所寄。年轻人是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主力军,也是传扬传统文化的生力军。国风回潮,带给人们的也不只是外在形式上那令人叹为观止的美妙,更在于可以激发人们去感悟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情感基因、人文精神、时代价值,从而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国家的关系。文化演进是漫长的,文化积淀只有融入大众生活,才是鲜活可亲的、富有生命力的。让时代的精神趣味、审美风尚和文化温度内嵌于国潮、国风之中,以生动、鲜活而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激活传统文化,才会得到更多年轻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年轻人身体中的传统文化基因“被唤醒”,还因为他们走近并接触的传统文化是“活”的,换句话说,是经过各种现代化演绎和创新转化与创造的。沉浸式体验和时尚化表达的传统文化综艺节目、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博物馆“云游”、辐射品类愈加广泛的各种文创、文博机构的各种“奇妙夜”活化探索……每一次这样的创新尝试,都是传统与现代的一次碰撞与融通。审美元素是传统的,而演绎视角和趣味是现代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是传统的,其呼应的情绪与主题是当下的。历史融入当下,传统与现代共振,年轻人张开双臂拥抱传统文化,后者亦在这种创新创造中获得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国风”也会或多或少变成一种商品化标签。比如,滥竽充数的浮夸“古风”流行网络歌曲层出不穷,文不达意,内容贫乏,思想单薄,时常误用名家诗词典故,“化神奇为腐朽”。又比如,诸多影视动漫作品的古人角色,往往被赋予过于现代的性情与价值观,说出无视历史实然环境的离奇话语。如何在碎片化、部落化、奇观化的当代文化氛围里维系“国风”美学的良好初衷?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审美文化往往和日常生活的消费行为密切相关。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部分青年人会追求更加精致的文艺体验和审美空间,同时也在这种体验当中附加一定的象征资本。对于这类青年人,“国风”除了能展现民族的文化自信,还能彰显对高级品位和优质生活的向往。但这也意味着,纯然精致主义乃至于奢侈主义的追求极有可能在这类生活美学里悄然滋生。所以,要通过审美价值层面的引导,让消费者摆脱享乐,看到“国风”“古风”等审美文化的现代功能不在于炫示财富、裱糊身份或是迎合流行,而在于以“美”比“德”,以“精”进“纯”,让青年人的心灵秩序获得修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