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立着一棵樟树,窗内站着一个人。
树叶如波浪般在风中摇曳。对他来说,它就是他养眼的存在。
今天的风有点大,大到几乎将这一伞绿涛灌入屋子里,并企图将这两两相望的距离消灭掉。
窗前,手托茶杯的人,眼睛一瞬不瞬地注视着这新绿。
枝头上的花已经逐渐凋零,冒出了小小的果实,那果实似繁星,点点缀满枝头。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它们小到成不了负担,以致枝条摇得轻松得很。
树枝还是原来的枝丫,叶子一年换一波。时下没有一片黄叶,郁郁葱葱——是这个时节赋予的芬芳流彩画卷。
楼下,街道的对面,一早就摆满了摊子,上演着等价交换。交易链向前向后延伸,远到看不到它的首尾。
现场人头攒动,接踵摩肩,大多是老年人,虽然是星期天,但是年轻人寥寥无几。
大概是五一调休的原故。
不知是先有市场才有顾客,还是先有顾客才有市场。早前那里还是广场舞的首选之地,不知什么时候被各种摊位给取代了。地摊上卖的东西也以老年群体的需求为基准,如膏药,养生茶,花鸟,小动物等。
慢慢的,手机贴膜的,卖衣服的,卖水果的,卖早餐的,卖奶茶、冰淇淋、臭豆腐、椰子、关东煮的,也都发现了商机。
卖古玩的也在赶过来的路上……
主顾多为中老年人,他们背着手左看看右瞧瞧,一副悠闲自得的的神态。
往常的这个时候,摊主的吆喝声一个赛过一个,有的甚至动用起了喇叭。今日却静得出奇,像约好了似的,商家们不再举喇叭,都心平气和地将声音控在在不噪耳的状态。树枝上的鸟叫声清脆悦耳,忽然来一两声高亢的啼叫,给那集市更添了一股活力。
在这充满人间烟火味的临时集市里,出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是大厨,上班时间竟溜达出去了,还一股悠闲自得的赴圩姿态,岂有此理!
隔壁班书声朗朗,与窗外的经济复苏光景形成了一股国泰民安的和谐气氛。
街道上,偶尔一两辆威严的警用摩托车穿梭而过。还有交替执勤的警车也偶尔经过,巡逻着现场。
城管也两两相行的出现。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摆摊,不影响交通,不影响行人,不影响市容,他们自然是不干涉的。
文明城市自然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又两位员工出现在视野内,她们手上各自提着东西,好像已经买到了中意的商品。上班时间竟敢溜出去……
窗前的人举起茶杯,默默地在心里为她俩记下了两笔,然后把最后一口茶送入腹中。
啧,茶冷了。
桌子上手机响起了番茄钟的闹铃声,休息时间结束。
窗前的人转过身,回到坐位上,盯着屏幕上的一段文字:
读书给人的启迪,不仅是知识的扩充,更是心胸的扩展。你读过的书会一点一点滋养你,让你找准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逐渐明朗自己想要什么、应该怎么做。闲暇时间,不妨借助书籍,去领略更宽广的世界。 by人民日报
𖤣𖥧𖥣《春》第四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