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五百字计划》
只跟你叨唠500个字
《四个春天》系列小文第三期,也是最后一期,聊一聊助推《四个春天》成功的FIRST电影展。
迎来13岁生日的国内第三大电影节,我也没调查过名气到底传得有多广,不过每年七月跟着凑热闹的人远没有四月份的键盘侠多,跟人聊起来需要解释,这些细节能说明不少问题。
但在我心中,它已经是国内最值得一去的电影展了,因为北影节上影节的电影,80%你不去现场也能看到,还有20%就是个气氛。
这个FIRST收新片,还专收不限制年龄的“青年电影”,这个可以画一下重点。所以老的少的们,拍完了视频(还包括没拍完的)都可以投递作品去那,然后你就知道你不是这块料了(开玩笑...),每年大概50对1000左右的入围比,刺激吧,但选出来的片子,也还是有不能看的。
毕竟国内能称得上是电影人和非说自己是电影人的比例可能是50对100000(不知道该写几个零好)。
跟摸爬滚打三十年的圣丹斯相比,FIRST有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帮助电影创作者们打开视野,现在“FIRST系”作品已经走到“乡野妇女苦哈哈,小孩跟着傻瓜瓜”的套路里了。
所谓独立电影,在产业并不成熟的国产工业体系里并没有讨论意义,观众眼里,“独立电影”和“艺术电影”一样,不过是导演(不对,要叫他“作者”)非把能讲明白的故事讲不明白。
而圣丹斯出品的独立电影是从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出发,打破好莱坞的生产体系。它并不是为了站在好莱坞的对立面,而是为了丰富电影语言。
抬来一座《殡棺》,接着来场《告别》,一不小心变成《喜丧》,因为讲了一个《小寡妇》的故事(四年FIRST最佳影片),这样的FIRST快变得没那么值得期待了。
所以,脑洞开起来鸭!
(本文走了一点冷笑话风,还一不小心写多了,完结篇总是超时,复联四还三个小时呢,我只花了你五分钟,嘿嘿,话又说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