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需要讲对仗,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四联中的二,三联,否则就不是合格的格律诗,具体来说有如下一下形式:
1.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
如,杜甫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翠”对“青”;“千”对“万”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2.宽对: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性相同即可。一般以名对名、以形对形便可。如,黄鲁直的“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3.邻对: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如白居易的:“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4.借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1)借义: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如杜甫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尺为寻,倍寻为常”。这里用“寻常”来对“七十”。
(2)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音:紫),又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音:千)。
5.扇面对:即隔句相对。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不对仗。如:白居易的:“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
6.错综对: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李群玉的“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
7.流水对:是指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两句不能互相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秩序。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这两句之间有前后承接关系,必须是先到水穷之处,然后才能坐下来,看云起云落。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用连词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话分两半说:
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元稹的“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流水对在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是比较不容易弄出来的一种对子。
一首诗里面有了一联的流水对,就显得灵动了许多。关于流水对,有这样一些说法: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