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荐书
读《前出师表》

读《前出师表》

作者: 欧阳之家 | 来源:发表于2023-06-01 22:36 被阅读0次

    出师表/前出师表

    【作者】诸葛亮 【朝代】三国时期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开创(恢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还没有过半就在中途驾崩,现在天下一分为三,益州财力匮乏,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危急,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时候。不过宫中侍奉,守卫主公的大臣们没有丝毫懈怠,忠诚志勇的将军舍生忘死在外奋战,都是追念先帝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在陛下身上报答。陛下实在是应该广开言路,广纳良言,以此来把先帝遗留下的德行风尚发扬光大,恢复弘扬有志之士的气魄,不应该轻视自己,说话要得体谨慎,以免堵塞了忠心向您提意见的臣子的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皇宫中和朝廷中的大臣,全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善恶,不应有所不同。如果有作恶犯法的,以及行为忠厚善良的,应该把他们交给有关部门来判定他们的刑罚与奖赏,以此来昭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国理念,不应该夹私偏袒让内外有不同的奖惩标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良善忠实的,思想上忠心不二,是经过先帝选拨后留下给陛下的。鄙人认为宫庭内的事情,事情不管大小,全都可以咨询他们,然后再去施行,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很大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平,通晓军事,在以前已经经过试用,先帝认为他有能力,是通过了大家讨论后推举他为督军。鄙人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可以咨询他,一定能让军队内部团结一心,能做层次不同的人都能发挥才能。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近贤良忠厚的臣子,疏远小人,这是以前汉朝兴盛壮大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良忠诚的臣子,这是后来汉朝被颠覆颓废的原因。先帝在的时候,常常和我讨论这件事,没有不对桓、灵两帝时的腐败堕落,叹息,痛恨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全都是坚贞良善,坚守节操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不用很久就可以到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身耕种谋生,在乱世中侥幸保全性命,没有想过在诸侯中声名籍起。先帝没有因为我位卑粗陋,不惜委屈自己,三次到我的茅草屋中,向我咨询当今时局的问题,因为这样让我很受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正值国家危亡时,兵败之际接受重任,在形势危难时奉命出使,从这算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先帝知道我处事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寄托给我。接受使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受托付的大事完成不了,因此损害了先帝的英名。因此我在五月时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安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奖励并率领三军,往北进军平定中原,但愿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驱除奸臣凶犯,恢复振兴汉朝皇室,回到以前的都城洛阳。这是我忠于陛下,报答先帝的职责所在。至于仔细考虑事情的计划,权衡利弊,毫无保留地贡献建议和意见,那么它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贼恢复振兴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任务没有完成,那么就治我的罪,以此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进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想办法,去咨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认识和接受正确的进言,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非常感恩。现在要远离陛下,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出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出师表》


    崩殂(cú):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益州  :  三国时期的“益州”是现在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河南小部分以及汉中大部分地区和缅甸北部。益州是三国时期最大的三州之一,刘备占领此地,并建立蜀汉政权。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圣:圣明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妄:随便,胡乱,轻率。菲薄:微薄。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引用、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陟zhì罚臧否pǐ陟:(拼音:zhì)是汉语二级通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的古字形像两脚交替沿山而上,本义是从低处走向高处,后也指抽象的升高,如登上帝位、提拔升迁等。臧Zānɡ:释义1.善;好。2.吉祥。3.褒扬;称赞。4.(Zānɡ)姓。:pǐ ㄆㄧˇ,fǒu ㄈㄡˇ。《说文解字》:“否,不也。从口从不。  ”。有一文学家名字叫臧克家。

    否:pǐ ㄆㄧˇ

    本义:闭塞、阻隔不通。如:《匡谬正俗》:“否者,蔽固不通之称。”。

    衍义:引申指“困厄;不顺 ”。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

    衍义:引申指“变坏、灭绝”。 [2] 如:《西游记》:“若到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

    否:fǒu ㄈㄡˇ

    衍义:引申指“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如:否定。 [3]

    衍义:引申指“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如:否则。学则正,否则邪。 [4]

    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拼音:bì、pí)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此字始见于西周中期的金文。本义为接续,补缀(衣物),本义引申为补益,补助,引申义又引申为益处。读pí时引申义为古代祭祀时穿的次等衣服,又引申为副将,副的,后引申为姓。

    猥自枉屈: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委屈。

    庶竭驽钝:但愿竭尽我平庸的才能。

    简介::shù ㄕㄨˋ。《说文解字》:“,屋下众也。从广、炗。炗,古文光字。商署切〖注〗臣铉等曰:光亦众盛也。”。屋下之光众盛广大充满是之范式。本义:众多。如:务、物、绩、富。衍义:引申指“平民、百姓”。如:民、人。

    ,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手(扌)表意,篆书形体像手,表示用手推开;襄表声,有除去、排除义。本义表示退让,谦让,读ràng,此义现代汉语作“让”。后引申为排斥、排除,又表示卷起、撩起等义,以上读rǎng。

    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

    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与小会在餐前讨论起了《三国演义》,小会说,班上有同学问她诸葛亮在哪里死的,小会回答不出来。小会问我知道不知道。我说应该是在行军打仗在某个地方死的,具体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了,《三国演义》上,诸葛亮知道自己生命将要走了终点,为了军队安全,秘不发丧,故设疑阵,迷惑司马懿。

            小会听的故事也有不少是讲《三国演义》的,对三国还是津津乐道的。

          “ 你自己去找来《三国演义》看一看吧。诸葛亮的出师表有没有看过?”

            “什么是出师表?”

            “就是诸葛亮出征打魏国与司马懿的军队交战前,给阿斗写的信。”

              “古文能看懂吗?”

              “能!能!”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可不是一样的。”

              “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有虚构成份,老师说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前出师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ru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