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的《西游记》,反反复复不知看了多少遍。童年的我,对每一集的劫难、情节、甚至台词,信口拈来。可二十年多年来,却是头一回去读原著。这部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的小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7463379/9f563c83d2bfe58f.png)
感谢杨洁导演的超高还原度,让没看过原著的我,也能顺利度过高考。看完原著,甚至觉得原著是不如电视剧的,在细节处理上,她让这部剧显得没那么滑稽。
大概是天生的叛逆之心在作祟,总觉得这场结果早已内定的“耍猴”游戏,配不上四大名著的称号。90%的妖精都是天庭或西方的关系户,这些所谓的神仙让他们的宠物下来耍猴,美其名曰历劫。在小说的情节里,内定得更为明显。直接派了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驾伽蓝,各各轮流值日听候,昼夜不离唐僧左右。泥马,开挂也不带这样的吧。唐僧不给吃、妖精不给杀,然后看着那只猴儿终日奔走效劳。
孙悟空的能力值,前后也是漏洞百出。这一点电视剧也一样,小时候看时就一直不能接受,那时候翻天覆地的孙悟空,怎么后来就成了个跑腿的。确实没人能够杀了他,可他也屡屡打不过妖精。难道,在他被压在五指山的五百年里,上界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原著的描写,也没让我觉得孙悟空是个桀骜不驯的猴物。只是儿时的一时顽皮、贪玩,又刚好学得一身本事,才上演了大闹天宫的剧情,并不是反对压迫、反抗神权。倒是今何在的《悟空传》,对这主题做出了更好的诠释,至今还记得那句台词,“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住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这才是让年轻人热血沸腾的气魄。还有星爷改编的《大话西游》,也让这只浅白的猴子,有血有肉、有情有爱。这两者更像我心中崇尚的齐天大圣。
看完《西游记》,让我对《红楼梦》更加崇敬。从文学的角度,西游记里的诗词和景物的描写,总感觉只是文字的堆砌。而红楼的一词一句,是可以品的。少不读红楼,这是一部历久弥新的作品。它的伟大之处,是西游万万不能及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小人物在妄谈文学,但真真觉得,西游记传有来者,红楼梦断无后人。
去年也回顾了《三国演义》,征伐谋略依旧十分精彩,人物性格也极其丰满。开篇的《临江仙》,便给人一种潸然泪下的感觉。至于《水浒传》,是初中那会看的。还记得只用了一个周末,呆坐在客厅的椅子上,看完了那一场场的厮杀。不久的将来,也许会重新阅读。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终于完整地看完了中国四大名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杨慎
《西游记》是有遗憾的,放下吴承恩吧,大圣始终是大部分人心中的信仰,我也不例外。另一个是武侠,前几天刚好读了一篇纪念梁羽生去世十年的文章。兴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偏于走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