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做产品经理的人善于感知,在已有的结论上建立新观点。而做其他管理的人更善于逻辑推理和总结归纳。
自我的人长期关注的就是自己,所以必然自私。自律的人,长期关注的是外部的边界和规则,所以这类人有克己奉公的精神。
一种人更关注我喜欢什么,而另一种人更关注什么是对的。
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
【感】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分裂得挺严重的人。看起来对什么都无所谓,不在意,活得非常自我。但随着对自己越来越多地了解,我发现皮囊下面潜藏着一颗充满恐惧的心。
常常会有很多内心戏:我那样做不对,别人会怎么看我……我总是很容易指责自己,觉得自己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这让我极度不自信,活得很狭隘,羞于见光。
当然,我那不自知的高傲是不允许我狭隘的,所以为了平衡这一矛盾,我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一边指责自己没做好,一边安慰自己其实还不错。
一旦妥协和折中,就再也难以看到问题的实质了,所以这么多年其实我一直活在一层厚厚的壳中,虽不断有胸闷的感觉,但也没有耐心去深究病因。
【思】
没有人可以一直自我,也没有人可以一直自律,自我与自律一定共存在同一个身上。
自律是苦的,人没法一直在苦中。自律的人看起来在受罪,但其实未必,自律有时候可能是习惯,也可能是热情。自律是好的,它让一个人有足够的毅力去专注地做事,所以才会有自律使人自由。
自我是舒服的,但这一定是短暂的。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舒服的状态,他一定是脆弱的。
我们都希望自律,同时也会允许自己在忙碌之余恣意放纵一下来好好犒劳自己。适度自律,不过分的自我,是我们都接受的状态。
但其实要做到这点很难,所以我们总是处于矛盾中。一边自责自己不够自律,一边在自我地干着不着边的事。
自我很容易,如果不是过不去心理上的坎,大概谁都希望能一直自我。自律很难,它需要跟人的惰性做斗争。
这些都是从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来说的。
如果再从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来看,自我与自律同样会集于一个人一身,个体差异可能只在于程度罢了。
我自己是一个典型的自我自律结合体。我外在呈现出来的是自我的状态,但其实内心比谁都恐惧这个世界的规则。有时候我能清晰地感知到“这个世界”在不受控地充斥着我的大脑。
【行】
对待自己,希望我能够自律一点,然后多做一点事。对待这个世界,希望我能够自我一点,这样起码我是自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