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教养~
所谓“温柔教养”即对孩子教养方面,遇事不急,不吼不叫,温柔陪伴,温柔教养。
看似简单,真正带过孩子的都知道,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要在实践过程中完全做到,真的有点困难。
都是普通人,要让一个个体完全无条件地去包容理解一个“待发展”的个体,我们需要做很多准备,才能相对温和地去完成这场独属我们与孩子的修行。
试过并且已经习惯了温柔教养的家长,再让你去“粗暴”对待孩子也是比较困难的。
我的经历~
在陪伴孩子的1200多个日子里:
在孩子乖巧可爱的时候我温柔过,在孩子胡乱发脾气,我却状态在线的时候,我同样是温柔以待。
在孩子屡教不改的时候我火爆过,在孩子只是表达不好情绪哭闹一下,但我的状态又不在线的时候,我也会不由分说地“粗暴”地对待孩子。
在我温柔以待的日子里,内心总被一股叫满足的暖流包裹着,让我总是真切认识到生活美好,人间值得。
这样的日子里,所有的一切都是美的,向善的,可以被理解和接纳的。
然而在我“以暴制暴”的日子里,最后我都会驱走那个“顽劣”的孩子,而迎来“乖巧听话”的孩子。
在短暂的自我平复以后,看着孩子饱含委屈的神情,下一秒我就又开始深深地自责,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基于他行为不受大脑控制,破坏力大点,发泄的方式以哭为主......
那我为什么要对孩子发火呢,怎么就跟一个孩子较真呢,孩子的行为也没有超出他的界限,我怎么就如此无法容忍呢,是不是还是自己的问题,是我没做好,是......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被其他人事物打断,那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自我懊悔,到最后往往就会演变成自我怀疑。
情绪自然是低落的,浸润内心的是一种无力的挫败感。
因此,从现实的生活经验让我明白,温柔教养实在是一种比较省时省力的高性价比方式,优质养娃的同时顺带还滋养了自己。
于是我就尝试去找找方法,理论结合实践试一试,结果效果显著。
具体我是怎么做的?
孩子睡醒以后
以前看着赖床的孩子,我习惯催促他,醒来就快起床吧,起来自己把衣服穿好,我们出去玩了,这时孩子大多数是懒洋洋不想动,外加双目无神。
看着无动于衷的孩子,我只是多次再催促,再跟孩子说一番不要浪费时间,快起来出去玩之类的话。
孩子显然是听不懂的,有时甚至会表现出烦躁的情绪,我看简单的目标没实现,好说不听,就会用大人的优势,或者自己的各种办法,最终把孩子弄起来,但大部分是忽略了孩子感受的。
意识到自己的强势行径,我做了这样的改变:
孩子一醒,我用堆满笑容的脸,充满柔情的声音,在儿子跟前说:”宝贝,你醒了啊,睡得好吗?你醒来妈妈真的好高兴啊,因为我又可以跟你说话了,你知道吗,每当看着你,妈妈就会忍不住想‘我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宝贝呢!’我为我有像你这样的孩子感到幸福,妈妈真的很幸福,我的宝贝。“
说的同时,用手轻柔地抚摸下孩子的小脸蛋,每次说完,孩子的表情都是羞涩中又带点自豪,感觉他真的有为自己的存在而感觉到很开心满足。
然后我接着让孩子起床,我们出去玩,或者提别的要求,他就特别容易接受,他的心情也明显非常愉快,配合度也会相当高。
这样,我的心情自然也是美妙的。
孩子吃饭~
我们家,孩子吃饭是个难题,现在大了,经常为吃个饭弄得硝烟四起的。
以前面对吃饭时,不是跟他说不好好吃饭,就长不高长不壮,身体受不了之类的大道理,就是用饥饿疗法来威胁,又或者是简单粗暴的强制,各种方法,只要能让他好好吃饭,都用。
孩子的反应就是抗拒,委屈,哭,最终饭也没好好吃。
整个吃饭的气氛是紧张的,我自己有时候都害怕面对吃饭这一关,太难了,每次吃饭就着急上火,鲜少有痛痛快快的。
后来,我就结合我们家的情况和专家的指导,我尊重孩子的意愿,愿意吃就多吃点,不想吃就鼓励多吃,实在不想吃,也就作罢。
吃饭之前,问孩子想吃什么,根据孩子的意愿去准备,饭点时,不用多讲,只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跟反复跟孩子说一句:哇,真美味,很好吃哦,好好吃饭很重要,你尝尝?
面对孩子不喜欢的食物,排斥进食时,我就多鼓励,笑着跟他说:其实很好吃的,但是你现在不想吃,妈妈理解你,不过以后不能这么挑食哦,这也是我们人体所需要的食物哦。你看妈妈吃,哇,真的很好吃耶,你也来一起尝尝?
这样调整以后,孩子真的吃得比以前多了,也吃得更主动更愉快。
孩子能愉快地自主进食,妈妈自然是欣慰又愉快的。
我想温柔教养,不是父母在和孩子的拉锯战中想办法去取胜,而是想办法如何双赢,如何在碰到问题的时候,轻松愉快地解决了问题,又恰当地教育好了孩子。
尊重孩子的天性,多点耐心,多点理解和包容,听懂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感受,不强制但也不纵容,接受孩子的个体存在,心平气和不啰嗦地跟孩子沟通,孩子自然给我们一个亲密有爱的亲子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