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简书一年是为了准备专升本考试,近日回归,坚持周更两到三篇,回归前后做了这样几件事以及总结这一年的关于读书写作的所感所想。
1.
清空了之前半年写的十余万字的文章。
文章有三十多篇,有四五篇被推过首页,收获了二百多个赞。
但我把它们删了。
因为时隔一年再来读,抛开无病呻吟,深夜矫情,流水账体和QQ空间日志体之后发现不剩啥好文章了。
很多文章最有用的话就是标题…
它们最大的价值就是让我发现它们没有价值。
我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需要进行写作的自我摧毁和重建。
删除之前分析了一下,决心以后的文章应该像“英短银渐层”那样。
可以不高产,但要力图精美;
内容要简短,不浪费读者时间;
文章要有层次,渐变渐深渐入佳境。
至少,不说假话,不说废话,不说没营养的真话,力避愤青和油腻。
离开简书一年的所感所想2.
把书读厚,把书读薄。
这一年里为了专升本没太多时间构思文章,因为我还需要像吃饭一样按时看书补充文学营养。
我看见一个简书书友发表文章说他一年如何做到读了二百多本书的。
说实话我觉得有误导嫌疑。
因为空谈读书数量不谈读书质量在我看来就是耍流氓。
首先,每天省下两个多小时看书不算难事,如果你真热爱看书的话,你也能做到。
自制力这种东西,如果没有强烈达成愿望的决心,是借鉴不来的。
离开简书一年的所感所想其次,读二百本书都读了啥?
像我现在读到林清玄的散文集子以及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借此缅怀初中读书时代,而内容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我了;但是读莎瓮的作品又读不太懂,不是朱生豪翻译的问题,而是我的认知水平达不到。
我想说的读书的过程也是一步步深入的,别人列的书单只能作为参考或者为选择困难症患者提供便利。而我们应该选择自己现阶段有兴趣的以及适合成长需要的来读,这样才能有有所精进。
离开简书一年的所感所想再者,书择精而读。好书是人家作家花了半辈子或者十年八年构思的,岂是你几个小时读完就完全弄透了的,就像文学大家木心说的:
“你们可惜看书太少,不但少,遍数也太少。莎剧,我看过五六十遍。为什么呢?年年中秋吃月饼,多少月饼?上礼拜,天天上。《福音书》我读过百多遍。每次读都不一样,到老也不懂透的。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吧……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读书有时需要功力,但不该有急功近利之心。
古人也是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读了书后发现爱上读书了。即使贬谪和流放期间也手不释卷,才为世人留下千古绝唱。
从前我标榜自己爱看书,人一夸我读书多就飘了。但其实真正读到灵魂里的了了无几。尤其是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司汤达,伍尔芙,辛波斯卡,米沃什,波伏娃,余华,苏童,王朔,格非…这些作家的书都只读过一本或者压根没读过的时候,真是羞愧啊。
想想《查令街八十四号》里的那个女作家都读的啥书,我们读的啥?人家连出版社的门路都摸清了,知道哪家出版社出版的啥书少了啥内容,我们呢?我们呢?档次一下就显现出来了。
离开简书一年的所感所想我开始有点儿明白“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深厚意味了。
当你在你谈红楼梦之前,你差不多是要把中国百书都读过了才有资格谈,才能和文人志士有的聊。
打以前,知道的也就是雪小禅,饶雪漫,辉姑娘这些持续入驻读者意林的作家,连龙应台是男是女都是个迷;现在知道把北大搞上来的蔡元培还曾经搞炸弹搞暗杀;郭沫若写写文章发发疯之外还大量研究过殷墟甲骨;知道莫言,余华,史铁生,刘震云,格非,马原在那个只谈文学没有别的事情的年代还一块儿踢球…
我想表达的是,我的生活由书引导生活态度,由书的内容来填充生活,由书的意义来提高生命的层次。把书读厚是指把一本书的内容加以延伸和扩充。把书读薄是指把书的内容给吃进去了。
离开简书一年的所感所想3.
说因为专升本没有时间写作这句话我有点儿心虚。
其实是我不会高效率以及合理分工的利用时间。
就像村上君说的那样,上午头脑清晰,逻辑思维强,下午再做些难度不太大的工作。我应该用来读书刷题,却因为头天晚上扣手机晚睡,所以上午用来犯困和整理笔记,再加上休息不足不会有基本的好心情的,所以看别人是个神话,看自己是个笑话。
我有看微信朋友圈,偶尔玩盘狼人杀,和朋友聚餐的时间都够来简书写文章了,我们太习惯给自己找冠冕堂皇的理由了。我大可以先构思题材,再列个框架,再填充内容。
像这篇文章就是我昨天想好的题材和框架,我们可以把写文章分解来做,把碎片时间和碎片事情结合起来做成一件高质量的事。
我现在学的是学前教育,不比高三轻松,有舞蹈体操钢琴手工合唱和理论课,课下还要加强练习,有时晚上十一点多学校还会叫起来打扫卫生登录系统填表格啥的…但因为越来越合理利用时间了,几个月没刷微博;一星期就自拍一两次;规避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动;所以看的有用的书越来越多,以至于写文章时有时都会惊讶自己也能写出或妙趣横生或酣畅淋漓的金句了。
重回简书不太适应,简书平台的功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强大了,有的专题关注人数多达128万多,所以虽然大家拿个手机下个简书都能写,但写作这回事的魅力就在于拼的是形而上的文笔,看谁能写出直逼“首席拒稿官”一鸣灵魂的文字。
写作的神来之笔当然重要,但灵感这种东西是老天掉馅饼儿,你不知道啥时候才会掉,所以你能做的就是日复一日以谦虚勤勉的的心态来培养写作思绪的萌芽。
莎士比亚还有一些哲学家都在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写作定是要坚持写的,哪怕只写了一段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