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喜欢上榴莲,
自此对他爱的深沉,
害怕它独特的味道,
却又留恋它诱人的香甜。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3069/750fc7a4c6acbf6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3069/3924dd60ca27a38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3069/0a9aadf7e0ca90c8.jpg)
将一颗榴莲静置一屋不用许久,
榴莲的气味开始飘散,
传入它身旁的每个人的呼吸中,
有人不堪其味
掩鼻弃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3069/b5e8d661f9905c9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3069/4e48ee65e8dde09c.jpg)
也有人循味而去
如痴如醉
榴莲或香或臭的气味
在不同感知的人的心中
就是不同的分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3069/2e2a035d45c1bff6.jpg)
说起来
在各种时令鲜果中
很难有像榴莲这样极具争议性的食物了
它摒弃水果一贯的套路
用霸道的外表击退那些未尝辄止的人
而并非以鲜嫩甜美的长相来诱惑世人
和臭豆腐一样
它兼具两面派粉丝
爱之者赞其香
恨不能日啖三百斤
厌之者怨其臭
嗅其味者便退避三舍
极少有左右摇摆的中间派产生
就像一个极端的人
有着两种迥异的性格色彩
不是黑 即是白
爱上了黑 便一条路走到底
迷上了白 也甘愿俯首称臣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3069/bf8e76baf3cc0c8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3069/0912951f60d47107.jpg)
郁达夫曾言:
「榴莲有如臭奶酪与洋葱混合的气味
又有类似松节油的香味
真是又香又臭又好吃」
一层百毒不侵的冷酷外表
只看一眼 便不再有靠近的欲望
但对于迷恋榴莲的人
自然是欲罢不能的
它安安静静地
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香味来引诱你 呼唤你
你蹑手蹑脚地剥开
里面包裹着一颗温柔炽热的心
软软的 绵绵的
你迫不及待想要去占有
待这澄黄的果肉绕喉而下
便不自觉地被如蛇的香味熏得恍恍惚惚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3069/37c2a89033059cd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3069/7539b5f38957a36b.jpg)
那一刻
仿佛身处于惠风和畅 山朗气清的深谷之中
看着云彩都有些飘乎了
榴莲得名于郑和
相传他率船队三下南洋
由于出海时间太长
船员们思乡心切 乡愁浓郁
有次郑和在岸上发现一种奇异果子
就带回几个同大伙一起品尝
许多船员吃后 对这种水果称赞不已
竟把思乡的念头一时淡化了
有人问郑和:「这种果子叫什么名字?」
他随口答到:「流连」
因流连音同榴莲
于是人们就将它称为「榴莲」
东南亚的华人吃了
对祖国大陆「流连忘返」
寄托一种思乡之情
榴莲虽作为外来品种
却也掺杂了东南亚人林载春的个人情感
作为一个移居北京11年的新加坡艺术家
他一直在尝试融入这座四季分明的 文化生活迥然不同的城市
在广州举行「榴莲忘返」的个展时
他说:「榴莲 某种程度是我的象征
人们无论对榴莲是喜欢还是厌恶
内心都难以忘怀那股味儿
它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
这次展览背后
有我作为一个移居中国多年的东南亚人的情结
一个有关外来与融入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3069/42f43f5e75342f1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3069/0ef82b652a7591c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73069/209ec07c4b430398.jpg)
直到现在
广东地区的人们早已迷上了它
大到超市 小到水果摊点
都摆满了榴莲
已经形成一种「无榴莲不成果摊」的现象
香臭一体的榴莲
用它的内心征服了贪婪的食客
也用它特殊的气味
为一些心灵空虚的人储存了思念
因而人们在看到它或者享用它时
如若会有自己的一点情感生出
稍加体味
便也会让人流连忘返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