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年少只知金大侠,如今方知侠之大!

年少只知金大侠,如今方知侠之大!

作者: 精武盟武术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15:00 被阅读9次

宋人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今人说:“凡有华人处,就有金庸小说。”

邓小平会见他第一句话是:“我读过你的小说。”

蒋经国的床头终年放着一套金庸全集。

马云用金庸小说中的地名命名公司房间,办公室叫“桃花岛”,会议室叫“光明顶”。

高晓松说过:

如果没有金庸,我们少年时代只剩琼瑶和三毛了。

如果没有金庸,我们的少年时代该会是多么仓皇。

每个人年少的时候都有一个大侠梦,后来我们喜欢金庸,如今我们怀念金庸,因为在他的小说里面,在他的身上,藏着我们一个可能再也回不去的时代。

它叫做武侠,也叫做道义

没了金庸,没了道义,江湖还是当初的那个江湖吗?

01

青衫磊落险峰行,玉壁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毂纹生。谁家子弟谁家院,无计悔多情。虎啸龙吟,换巢莺凤,剑气碧烟横。

—— 段誉

“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

多年以后,当金庸回看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江湖路时,笑言自己最喜欢段誉。

想来从段誉的身上,他不仅看见了自己当年的书生意气,更找回了那个侠肝义胆的少年。

1940年,金庸考入浙江联合高中。

那时的学校文学氛围极浓,常办壁报。

有一天,一篇名为《阿丽丝漫游记》的文章上了壁报的头条:

“阿丽丝小姐来到校园,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伸毒舌,喷毒汁,还口出狂言,威吓学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写这篇文章的学生正是金庸。

看着文章,学生们忍俊不禁,很多人暗自大赞。

可唯独有一个人急红了眼,气得全身发抖,他就是学校的训导主任沈乃昌。

因为沈乃昌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几天后,金庸被勒令退学,那一年他15岁。

至于为什么要“辱骂师长”,在《鲁豫有约》中,金庸说起这段往事,笑道:

“我们有个训导主任很凶的,老是没有道理骂同学,然后我写了一篇文章讽刺他,结果训导主任说你这样讽刺老师,开除。”

对此,金庸从来不曾后悔。

少年剑未配妥,出门即是江湖。

《笑傲江湖》中有一句话:“武功是可以练的,侠义之气却是与生俱来,人品高下,由此而分。”

正如段誉,一开始什么武功也不会,前脚在无量剑派挨打受辱,后脚又跑到神龙帮劝和。刚虎口脱险,又送入狼窝,而且还是自己找上门。

有人说他无知无畏,其实他的心中知和畏比谁都大,那是人一生的信仰,叫做“邪不压正”。

02

人生在世,会当畅情适意,连酒也不能喝,女人不能想,人家欺到头上不能还手,还做甚么人?不如及早死了,来得爽快。

—— 令狐冲

金庸说过他年轻时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在那个“弱国无外交”的时代,他想要为这个国家做一些改变。

于是1943年,金庸高考时,报考了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文系。

入学后,他一心扑在学业上,可以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但是,这一次,他又被开除了。

原来中央政治学校,有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说白了那就是国民党的干部摇篮,校长就是蒋介石。

所以,在学校里党派斗争非常激烈,一些其他派系的学生经常遭受国民党学生的欺辱。

这样的事情金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但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一直在忍。

有一次,国民党学生主张见到校长的时候马上起立、立正,而且把脚一碰,碰得有声。

他们命令其他同学遵从,不守规矩的自然又是一顿拳打脚踢。

路见不平一声吼,金庸这一次终于忍不住了,当众呵斥道:“这不是希特勒吗?”

然后,他收到这一生中第二封勒令退学的通知。

后来有人问金庸:“被退学,当不成外交官,后悔吗?”

金庸笑了笑,没有说话。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他早就用这14个字回答了。

强权永远扑灭不了人类心中的道义,世间有不平之事,自有不平之人去平了它。

03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

—— 张无忌

金庸外交官的理想破灭了,也许这个世界少了一个纵横捭阖的政客,但是我们更加庆幸的是,我们的生命中多了一位仗义执言的侠客。

亲历了战火纷飞的岁月,又在千里之外的香江漂泊多年,金庸终于找到了一生的归宿,和好友沈宝新一起创办了《明报》。

金庸说过:“办报和做人都一样,要讲真话,要做好人,最低的限度就是不讲假话,不做坏人,不去害人。做人要光明磊落,办报要明察是非。”

于是,他以笔为剑,用字作枪,一边写社论,针砭时弊,一边写小说,侠气干云,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侠之大者”。

那时国内的社会风气很不好,到处充斥着“假大空”,敢说真话的《明报》自然成为了一些人的眼中钉。

有人放出话来:要消灭五个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排名第一的是香港著名播音员林彬,不久后林彬在下班途中被人活活烧死在车上。

面临这样的危局,金庸只说了一句话:

“我虽然成为暗杀目标,生命受到威胁,内心不免害怕,但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以至被我书中的英雄瞧不起。”

该说的话,他坚持去说;该做的事情,他坚持去做。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倚天屠龙记》中光明顶上的这一句誓言,曾经让我不止一次的泪流满面。

虽千万人吾往矣,正如《悟空传》中的那句: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04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 郭靖

金庸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和陈鲁豫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陈鲁豫:我听说当时撒切尔专门来香港看您,是吗?

金庸:她当时在跟中国在交涉香港归还的事情,她希望我支持英国人,但是我不同意。第一,这里本身就是中国的地方;第二,条约期限是99年,现在到期了,怎么可以不守信用。我跟她没什么好谈的,就不谈了。

1985年6月,中方委任查良镛当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那时,他61岁。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金庸鞠躬尽瘁。

那一刻,他的背影和襄阳城下的那个男人重叠在了一起。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但是我们至今也没有让他看到一个他想要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有的人很有权力,有的人很有财富,有的人很有知识,有的人很有名气。可他们普遍都没有一样东西——良知。

因此,当官的鱼肉百姓,有钱的为富不仁,有知识的助纣为虐,有名气的麻木不仁。活生生使这个社会堕落成非人的人间。纵使你拥有的再多,你依然只能算衣食无忧的穷人。”

金庸先生的这段话言犹在耳。

为国为民?为之汗颜。

05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 杨过

年少只知金大侠,今日方知侠之大。

什么是“”?

是“万里独行千金一诺”的重情重义。

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豪迈。

是“匹夫一怒,血浅五步,十步之内,人尽敌国”的不畏强权。

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腔孤勇。

更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舍生取义。

……

这些,都曾是很多中国人行走世间的信条。

只可惜,现在不仅大侠不存在了,就连道义人们也不相信了。

古龙仙去的时候,人们慨叹“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梁羽生离去的时候,也曾高呼“宁可无武,不可无侠”。

现在金庸故去,我真得害怕了——

我害怕我们失去的不仅是那支能写武侠的笔,还有愿做大侠的魂。

在这个呼吁律法和理性主导思维模式的时代,这个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明哲保身的时代,注定了拍案而起的侠义精神会渐行渐远渐无声。

也许唯有偶尔翻看金庸武侠的时候,我们才会摸着激动得不停跳跃的心脏,听到血管里血液奔流激荡出的回声,也许直到这一刻我们才会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

原来热血和激情一直潜伏在骨子里,只是未曾被唤醒而已。

老人跌倒你不敢扶;有人横行霸道你不敢拦;有人徇私枉法你不敢怒……

当良知与正义被无情践踏时,我多想回到那个坚持道义的时代。

那个年代,目睹不公不义之事,自会有人挺身而出,惩恶扬善、锄强扶弱。

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今我们只能望着金庸先生的背影,道一声:

江湖已远,大侠再见!

免责说明: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贵在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少只知金大侠,如今方知侠之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hc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