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武侠江湖
年少只闻金大侠如今方知侠之大

年少只闻金大侠如今方知侠之大

作者: 木非可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21:04 被阅读4次
年少只闻金大侠如今方知侠之大

宋人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今人说:“凡有华人处,就有金庸小说。”

邓小平见金庸第一句话说:“我读过你的小说。”

马云用金庸小说中的地名命名公司房间,办公室叫“桃花岛”,会议室叫“光明顶”。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的武侠,影响了无数人,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他以一己之力创造了一个江湖,如果没有金庸,我们的少年时代将会失去多少乐趣,还记得小时候手掌随便比划一番就是降龙十八掌,捡根木棍追着狗跑就是打狗棒法。

每个人年少的时候都拥有一个大侠梦,也都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去寻找我们的道义,去寻找我们的江湖。

前几日,金大侠去世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不少朋友纷纷评论,“世间再无金大侠,从此少了一个江湖”“没了金庸,就没了侠义,江湖还是曾经的那个江湖吗”,更有很多人觉得这个时代“侠义”已经没有用武之地,认为金庸先生去世会带走“侠义”时代。

年少只闻金大侠如今方知侠之大

那么,什么是侠?

百度词条中指出:“侠义”,指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爱民,机智勇敢;扶贫济困,惩恶扬善;为人仗义,肯于助人;路见不平,替天行道。

年少只闻金大侠如今方知侠之大


侠,是“万里独行千金一诺”的重情重义。

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诚信是金庸小说里的主线索,没有诚信,金庸的江湖就无法运转。《天龙八部》中,萧峰为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弱女子阿朱,明知道天下英雄正在商讨如何杀他,仍不顾一切,单刀赴会;《笑傲江湖》中,田伯光与令狐冲打赌,输了以后不得不拜仪琳为师,但从此却是从无反悔。大丈夫一言九鼎,一诺必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种“信义”在金庸武侠里可谓发挥的淋漓尽致。

还记得三国时期的吕布和关羽,他们都是时代枭雄。可是千百年来,人们都是推崇关羽,而对吕布却不怎么“感冒”,原因何在?关羽义重如山、信字当头,即使追随刘备,曹操已成为他的头号敌人,也不忘当年之约放曹操生路。至于吕布,有人说他是“三姓家奴”,反复无常、言而无信,有人讽刺他为谁效力谁就得死。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像吕布一样“反复无常”的人却不胜枚举,越来越多的人自作聪明,导致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诸如“毒奶粉”“地沟油”等“问题食品”造成了“食品恐慌”,形形色色的诈骗手段引发“信任危机”,频频曝光的“碰瓷”现象更是让人惊呼。

年少只闻金大侠如今方知侠之大

侠,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豪迈。

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张翠山在冰火岛与谢逊义结金兰,十年后回归中土,少林、昆仑等派为探知屠龙刀的下落,逼迫张翠山说出谢逊藏身之处,张翠山为力保谢逊,宁死不肯透露藏身之处,最后被迫自刎于武当山。

无独有偶,三国时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恩,不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47年1月18日,国民党对侯河地区进行扫荡,为掩护村干部撤退,周银海挺身而出将敌人引开,被捕后敌人逼他说出谁是共产党人,他坚定的说不知道,直至受尽折磨英勇牺牲。

年少只闻金大侠如今方知侠之大

侠,更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舍生取义。

在《神雕侠侣》中,金庸借小说中大侠杨过之口道出了“侠”的含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司马迁曾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建国之初,钱学森放弃了国外优渥的条件和锦绣前程,扎根大漠、隐姓埋名,铸就共和国“倚天长剑”的两弹元勋;2008年汶川地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时间赶赴救援现场,眼看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离去,战友们发了疯一样,争分夺秒拼命地刨,手破了、指甲掉了,顾不上包扎,含着泪,风里雨里,昼夜不停;林俊德生命的最后一个下午还在坚持整理资料,医生让他躺下休息会,他说:“我不能躺下,我怕我躺下了就起不来了。”32年的坚守,纵使沧海桑田,不变的是“岛就是家,岛就是国”的信念,王继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开山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少只闻金大侠如今方知侠之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jg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