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我以为是茶室,满满当当的全是各种小物件。小物件太多,并不出挑,反倒是墙上的字画更显眼。
仔细看看内容和落款才知道,这不是茶室,是涛哥的私人茶室。
涛哥茶室余家本住在天台,云路烟深绝客来。
千仞岩峦深可遁,万重溪涧石楼台。
桦巾木屐沿流步,布裘藜杖绕山回。
自觉浮生幻化事,逍遥快乐实善哉。
涛哥回,逍遥游。
喜欢小物件正常,这么多小物件就不算正常,不是真心喜欢是没有那么多时时刻刻支棱着的天线能够收藏这么多的,每一件都是心头爱啊。
只觉得涛哥气质不一样,气自华是需要很长时间浸染和打磨才能散发出来的吧。
善行无辙迹。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注解】
善于行走行事的,如行云流水并不会留下太多痕迹;擅长于交谈沟通的人,说的滴水不漏并且没有任何瑕疵或留下话柄;善于计算计谋的人,在不必借助计算工具也不需要利用计谋;善于守护门户的人,不用门闩也不会让他人轻易打开门户;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索打结,别人也很难解开。
因此,圣人总是善于人尽其才用其可用之处,在圣人眼里没有无用之人;圣人也总是善于物尽其用,所以在他眼中没有任何东西是无用之物。这是一种承载包容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
因此,善于成就的人可以作为不善之人的老师,而不善之人可以帮助善人成就大事,用自己的经验教训成为共同利用的资源。常人如果不把那些善人当作自己的老师,也不借鉴那些不善的人的经验、教训,即使本人拥有高超的智慧,也会迷失方向,浪费时间。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所在。
老子将“自然无为”扩展到更广泛的生活领域,以“善行”“善言”“善数”等例子,说明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善于处无为之政,符合自然的“道”的规律,那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力气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最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