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文。这几天我们群里都在写故乡邀请的归,类型不限。我因为忙着做报的项目,没有想着参加。
昨天晚上终于做好了,今早想起这个题目来。
归,归哪里呢,最终都归到哪里呢?我想或许回到自己的身上,从自己心里生长出来的,就是回到家了吧。
我与书的故事,就是一个在心里种下种子,被掐灭,又慢慢长起来的过程。
小学时候,我很喜欢读书。那时候我常去三姑、外婆家里。三姑家的邻居,我叫他爷爷。他孙子年龄比我小一岁,有很多小画书。我们经常去他家看。
记得读到的第一本是日本的电视剧《人世间》,还是《血疑》,主人公叫光子和幸子。大概意思是这俩人相爱了,结果不能结婚。随着幸子生病,验血,赫然发现,他俩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他们的父亲叫大岛茂,是个很帅的演员。
我也很喜欢扮演主人公的演员,俩人都很有青春气息,长得很好看。还记得那会儿读完,难受的不行,老在心里想,他俩太难了。
再大点,几乎看见有字的纸片都要读一读。家里墙上贴的报纸,我也会读一遍又一遍。
到了初中,我的这个兴趣被打断了。有一次妈妈蒸馒头,我坐在饭棚(厨房)里烧火。手里拿着一本什么书,看得很投入。
爸爸不知道什么进来了,应该是黑着脸,把我训了一通。就是告诉我,初中了,不能读课外书,只能读课本,要考出好成绩。
我已不记得当时的感觉了,连细节也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后果就是,从此以后,我只读课本了。
考上大学后,我去图书馆里借书看。只能看印象里语文老师课上提到的书,世界名著。《百年孤独》、《堂吉柯德》《红与黑》《茶花女》。
读完这些,原本迷茫的我,更迷茫了。如果世界名著就长这样,那还有什么好看的呢。又生硬又无趣,还是描写婚外情的。实在欣赏不来。
再然后,我工作了。开始多少还读点书,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提起书,我就觉得浑身难受。我对书简直痛恨地想抠出自己曾经读过的书。
那时,我以为,是读书把我变成了一个傻子。我所了解的只有书里的世界,对于实际上的样子,我几乎就是一片空白。
大学时,有一年泛读课。每次作业我都回答不对,我就去问老师,为啥我想的都不对。那个瘦长脸的男老师认真地说“你缺乏常识。”
我都蒙了,常识是什么?后来我才知道,常识多半来自生活。你不会知道,到现在我的朋友们还会认真地说:“傻闺女,你咋还相信这呢?人家可不是这么干的。”
我开始缩进壳里,不看书。坚决不看书,如果不是看书,我也不会这么傻吧。我曾经伤心大喊,我好憎恨书啊。可又不敢说出来,生怕被人耻笑。
再后来,我终于陷入不死不活的状态了,闭关锁国,孤家寡人,一人一屋到天亮。
玩游戏成了陪伴我的事情,大约是在疯狂玩游戏后,我活过来了。我慢慢恢复了对书的感觉,不再强烈排斥读书了。
慢慢开始看别人推荐的书,书里提到的书。慢慢感受到作者的情绪,读出笑的感觉,读出画面感。
从心里出发,再次回到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