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的方法和理论”来自赵小明课堂”(文字整理/云清)
作者_云清
整理这文章已得到老师的同意,更希望能对处于危机的人,和想要帮助他们的人有些帮助。
遇到有类似危机事件怎么干预:
第一:疏散人群,因为人多之后,对轻生者是一种压力,并增强他的焦虑和紧张感。
二:给身处危机的人提供食品,提供饮料,或者疏导他能够坐下来的可能。
第三:利用一切给他提供饮料的机会,跟他说话,产生一种沟通的可能,尝试问他需要什么?
四:尽可能的延长这个时间,用时间拖住他。
第五,看有没有可能跟他产生沟通的机会,只要能持续沟通下去,就有拯救的可能,谈判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语言的诱导。
第六:通过语言诱导来让他情绪平复和增强他的思维。总的原则是这六条
危机干预的方法和理论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具体的技巧,比如和对方通过任何一种可能,先尝试进行眼神和语言的沟通。
1:一步一步跟他产生对话的可能,特别要注意的是要“神入”。(心理学术语)“神入”不是自以为是的共情,这时候自以为是的共情,很可能会产生更加糟糕的结果。
“神入”指的是你能够把你设身处地到他的身上,用你的灵魂去感受她内心的那个状态。
感受完之后,不要随便对别人下结论,而只是描述现象,用现象学的方法描述当下的状态。
你可以说一句:我知道这很难;看以什么都没有说,但是你试图描述他当下的现状,就是对他的看到和最大支持。
2:注意在这过程中不要去看手表,不要带上你的手机发出铃声,因为这些东西会增强对方的焦虑。
千万不要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对方的时间感,如果他有时间感,就有可能会迫使他,去做一些伤害自己的决定。
危机干预的方法和理论3:如果时间充足,你可以先写好,准备跟对方沟通的语言,这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开头语很重要。
可能这句话说的不行,就换那句话,要写下若干个开头的话,开头主要考虑引发对方对你的认同。
包括外在的认同,对方穿什么衣服,试图考虑和对方颜色差不多,这是一种外在认同,不要让你自己和对方形象有太大的差异。
文化认同,问对方你是哪里人?我是哪里人,价值观的认同,你有什么想法,我有什么想法,反正这个时候最重要就是找和她的认同点。
只要能找到和他的任何一点点共同点,就尝试扩展这个共同点,引发对方对你的认同,是产生共情的最重要的一步。
4:要记住,不可以说一些否定之否定的负面用语,什么叫否定之否定,尽量不要说你不要着急、先不要死、不要自杀、这种否定之否定之语言。
当事人在这个时候由于认知狭隘,他可能听到是负面的词汇,所以这些否定之否定的语言尽量避开。
5:语调下降八度,下降八度目的是让你的说话看起来更有气势,这在潜意识里会增强你说话权威感,会增加对方对你的信任程度。
如果经过训练,可以让你的说话变有节奏感,有节奏感目的是诱发他的右脑,对你产生积极的印象,积极印象可以让他的消极情感,转变为积极情感。
6:保持眼睛和对方的平视,尽量看着他,不要离开他的目光,而且在跟他眼睛对视中。
尝试用你的眼睛和他,发出情感沟通和交流,在沟通中尝试一步步,慢慢的缩短和对方距离。
图片来自网络7:认知诱导,这种诱导和其它诱导是不一样的,比如:特种兵、商业、作战,那种认知诱导是让他们的思维变窄。
而危机干预的诱导,恰好相反,是让他们的思维变宽,不要说二分化的话,不要说只有一或者二选择的话,你要诱导他们对一件事,有三种或者四种以上可能性的思维处理。
8:打比喻,从一开始就尝试和他做比喻,只要他和你进入到一种比喻的,语境中的时候,他就会进入到你预设的某个思维程序了。
所以你要想好,可以和她打一个什么样的比喻,然后尝试和他一起共同建构这个比喻,有了这个构建,她就逃不脱你的思维框架了。
9:始终保持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在自己身上,不要让他的注意力转向那些危险的地方,比如说眼睛看着下面。
让他的注意始终在你身上,这样能保护他,不会让他产生冒风险的危险行为。
也可以尝试一边说话,一边打手势和小动作,小动作的暗示含义,是具有让它平复情绪的可能,是为了对她产生,一种类似催眠的效果。
你也可以拿支笔在旁边,跟她说话过程中,时不时的做出一些有节奏性咔咔的声音。
做这些是让对方的思维,慢慢接近你的思维状态,跟他说话时用眼睛看着他,轻微的点头眨眼睛,让对方慢慢的进入到一种催眠的状态。
10:呢,提供食品的时候,尽量提供甜点和能够产生多巴胺的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可以让人慢慢的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
11:当你跟他说话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尝试让对方的身体感到疲惫,然后引导他慢慢的靠着某个东西,或坐在某个地方。
然后再展开更深入的沟通交流,一般到了这个时候,事情就会一点点开始得到缓解,就有救下他生命的可能。
希望整理的文章,能对处理危机的人,和想要帮助他们的人,有些帮助。
网友评论
只想对写作方法给点建议,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谅解:
1.通篇读完,要表述的是面对危机的时候,怎样处理?如果在开篇加上类似这样的导语“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那么面对危机,我们应该怎样去化解呢?下面分享几个方法。。。。”这样读者可能会更容易读进来
2.第一句话“整理这文章已答到老师的同意”,联系上下文分析,应该是“已得到。。。”吧?如果是,建议完成一篇文章以后,至少读一遍,这样就可以避免了
)文中截裁下来的,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学习和运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