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濮阳学习的第二天,听了南乐第二实小张付东老师的课让我感受颇多,在此做一下记录。
面临今天手机泛滥的时代,未来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会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源于这几个方面:
一、孩子成长趋于生产化
现代社会,物质膨胀,生活节奏紧张,住房、工作压力大,作为母亲一般最多只有半年的产假,这也许是母亲给予孩子最多的陪伴。0-3岁多跟爷爷奶奶生活,3―6岁幼儿园生活,之后便是小学、中学、大学,孩子从进去幼儿园起多是半托式管理,即上午7:30送孩子上学,下午5:30接孩子下学,晚上回家后还要做各种家务,翻看手机,或有工作内容,学习要求……农村的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更是见不到爸爸妈妈的面,甚至新建了许多私办公助的全托封闭式学校,所以现在孩子的成长更趋近于生产化,缺少父母的陪伴与疼爱,缺少和父母的交流,更缺少对父爱母爱的认知。
二、手机使用的泛滥及不正确化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手机成瘾程度,手机一会不在身边就像是丢了魂。饭桌上,公交车上,厕所里,路上,处处都是盯手机的低头族,偶尔陪陪孩子也没能抛开手机,甚至有孩子写作文说“我想变成妈妈手机的手机”,手机可以方便我们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却减少了我们对孩子的陪伴。
三、社会物质的膨胀及不利影响
新科技层出不穷,社会导向不好。手机的退陈出新,放贷条件对学生的宽广,社会物质化导向。
缺失爱的孩子,将情感寄托到物质上的满足。一旦从父母那里获得不了所要求的物质,就再一次面临所谓的“爱丧失”,孩子心理的各种不平衡与不满要寻求突破口,问题就来了。
12岁之前对孩子的陪伴与交流,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有了12岁之前孩子对升华的无形无质的母爱认知,12岁之后的孩子进去叛逆期也方便管理。12岁之前父爱、母爱的缺失,造成12岁之后青春叛逆期的无法管理。
请家长们,给孩子的完整的父爱母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