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805:不要看不起“老生常谈”的方案

《资治通鉴》805:不要看不起“老生常谈”的方案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4-08-05 20:28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

王世充进逼李密,李密军败逃

李密投降李渊

【原文】

密以东都兵数败微弱,而将相自相屠灭,谓旦夕可平。王世充既专大权,厚赏将士,缮治器械,亦阴图取密。

时隋军乏食,而密军少衣,世充请交易,密难之。长史邴元真等各求私利,劝密许之。先是,东都人归密者,日以百数。既得食,降者益少,密悔而止。

密破宇文化及还,其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世充欲乘其弊击之,恐人心不一,乃诈称左军卫士张永通三梦周公,令宣意于世充,当勒兵相助击贼。乃为周公立庙,每出兵,辄先祈祷。

世充令巫宣言周公欲令仆射急讨李密,当有大功,不即兵皆疫死。世充兵多楚人,信妖言,皆请战。

世充简练精锐得二万余人,马二千余匹。壬子,出师击密,旗幡之上皆书永通字,军容甚盛。癸丑,至偃师,营于通济渠南,作三桥于渠上。

密留王伯当守金墉,自引精兵出偃师,阻邙山以待之。

密召诸将会议,裴仁基曰:“世充悉众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还,我且按甲;世充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破之必矣。”

密曰:“公言大善。今东都兵有三不可当:兵仗精锐,一也;决计深入,二也;食尽求战,三也。我但乘城固守,蓄力以待之。彼欲斗不得,求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头可致麾下。”

陈智略、樊文超、单雄信皆曰:“计世充战卒甚少,屡经摧破,悉已丧胆。《兵法》曰‘倍则战’,况不啻倍哉!且江、淮新附之士,望因此机展其勋效,及其锋而用之,可以得志。”

于是诸将喧然,欲战者什七八,密惑于众议而从之。仁基苦争不能得,击地叹曰:“公后必悔之!”

魏徵言于长史郑颋曰:“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多死,战士心怠,此二者难以应敌。且世充乏食,志在死战,难与争锋,未若深沟高垒以拒之,不过旬月,世充粮尽,必自退,追而击之,蔑不胜矣。”

颋曰:“此老生之常谈耳。”

徵曰:“此乃奇策,何谓常谈?”拂衣而起。

程知节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将外马军营于偃师城北。世充遣数百骑渡通济渠攻雄信营,密遣裴行俨与知节助之。

行俨先驰赴敌,中流矢,坠于地。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乃抱行俨重骑而还。为世充骑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追者,与行俨俱免。

会日暮,各敛兵还营。密骁将孙长乐等十余人皆被重创。

密新破宇文化及,有轻世充之心,不设壁垒。

世充夜遣二百余骑潜入北山,伏谿谷中,命军士皆秣马蓐食。甲寅旦,将战,世充誓众曰:“今日之战,非直争胜负。死生之分,在此一举。若其捷也,富贵固所不论;若其不捷,必无一人获免。所争者死,非独为国,各宜勉之!”

迟明,引兵薄密。密出兵应之,未及成列,世充纵兵击之。世充士卒皆江、淮剽勇,出入如飞。

世充先索得一人貌类密者,缚而匿之。战方酣,使牵以过陈前,噪曰:“已获李密矣!”

士卒皆呼万岁。其伏兵发,乘高而下,驰压密营,纵火焚其庐舍。密众大溃,其将张童仁、陈智略皆降,密与万余人驰向洛口。

世充夜围偃师。郑颋守偃师,其部下翻城纳世充。

初,世充家属在江都,随宇文化及至滑台,又随王轨入李密,密留于偃师,欲以招世充。及偃师破,世充得其兄世伟、子玄应、虔恕、琼等,又获密将佐裴仁基、郑颋、祖君彦等数十人。世充于是整兵向洛口,得邴元真妻子、郑虔象母及密诸将子弟,皆抚慰之,令潜呼其父兄。

初,邴元真为县吏,坐赃亡命,从翟让于瓦冈。让以其尝为吏,使掌书记。及密开幕府,妙选时英,让荐元真为长史。密不得已用之,行军谋画,未尝参预。密西拒世充,留元真守洛口仓。

元真性贪鄙,宇文温谓密曰:“不杀元真,必为公患。”密不应。

元真知之,阴谋叛密。杨庆闻之,以告密,密固疑焉。至是,密将入洛口城,元真已遣人潜引世充矣。密知而不发,因与众谋,待世充兵半济洛水,然后击之。世充军至,密候骑不时觉,比将出战,世充军悉已济矣。单雄信等又勒兵自据。密自度不能支,帅麾下轻骑奔虎牢,元真遂以城降。

初,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彦藻以雄信轻于去就,劝密除之。密爱其才,不忍也。及密失利,雄信遂以所部降世充。

密将如黎阳,或曰:“杀翟让之际,徐世几死,今失利而就之,安可保乎?”

时王伯当弃金墉保河阳,密自虎牢归之,引诸将共议。密欲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以图进取。

诸将皆曰:“今兵新失利,众心危惧,若更停留,恐叛亡不日而尽。又人情不愿,难以成功。”

密曰:“孤所恃者众也,众既不愿,孤道穷矣。”

欲自刎以谢众。伯当抱密号绝,众皆悲泣,密复曰:“诸君幸不相弃,当共归关中。密身虽无功,诸君必保富贵。”

府掾柳燮曰:“明公与唐公同族,兼有畴昔之好。虽不陪起兵,然阻东都,断隋归路,使唐公不战而据长安,此亦公之功也。”

众咸曰:“然。”

密又谓王伯当曰:“将军室家重大,岂复与孤俱行哉?”

伯当曰:“昔萧何尽帅子弟以从汉王,伯当恨不兄弟俱从,岂以公今日失利遂轻去就乎?纵身分原野,亦所甘心!”左右莫不感激。

从密入关者凡二万人。于是密之将帅、州县多降于隋。朱粲亦遣使降隋,皇泰主以粲为楚王。

【原文华译】

1  李密认为东都兵多次战败,实力微弱,而将相自相屠灭,很快就会被他平定。而王世充呢,既专掌大权,开始厚赏将士,缮治器械,也秘密图谋攻取李密。

当时隋军缺粮,而李密军缺衣,王世充请交易,李密感到为难;长史邴元真等因为在这项交易中可以牟取私利,劝李密同意。之前,东都人投归李密的,每天都数以百计;既得了粮食,来投降的人就减少了,李密后悔,停止交易。

李密击破宇文化及之后,其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王世充想要乘其疲弊攻击他,担心人心不一,于是诈称左军卫士张永通三次梦见周公,令他宣意于王世充,当勒兵相助击贼。于是为周公立庙,每次出兵,先到庙前祈祷。

王世充令巫师宣言周公想要下令仆射急讨李密,当有大功,否则士兵们都要发瘟疫而死。王世充的兵多是楚人,相信妖言,全都请战。

王世充简选精锐得二万余人,马二千余匹,九月十日,出师攻击李密,军旗之上都书写“永通”二字,军容甚盛。九月十一日,抵达偃师,扎营于通济渠南,在渠上架了三座桥。

李密留王伯当守金墉,自引精兵从偃师北出发,封锁邙山,严阵以待。

李密召诸将会议,裴仁基说:“王世充倾巢而来,洛阳必定空虚,可分兵守其要路,让他不得向东,简精兵三万,沿河西上,以逼东都。王世充还师救援,我军则按兵不动;王世充再出,我们又进逼。如此反复,则我有余力,他劳于奔命,必定能击破他。”

李密说:“你的计策非常好。如今东都兵有三不可挡:兵仗精锐,这是其一;决计深入,这是其二;食尽求战,这是其三。我只需要登城固守,蓄力以待;他求战不得,求走无路,不过十日,王世充之头可送到麾下。”

陈智略、樊文超、单雄信都说:“算下来,王世充战卒甚少,屡经摧破,都已丧胆。《兵法》说‘倍则战’,何况我军兵力不止比他们多一倍!况且江、淮新归附我军的战士,都盼望乘此机立功效力;趁他们士气高昂而用,可以得志。”

于是诸将群情激昂,求战的有十分之七八,李密惑于众议,听从。

裴仁基苦争不得,击地叹息说:“公之后必定后悔!”

魏徵对长史郑颋说:“魏公虽骤然取胜,而骁将锐卒大多战死,士气低落,此二者难以应敌。况且王世充缺粮,志在死战,难与争锋,不如深沟高垒以拒之,不过十天半月,王世充粮尽,必然自退,追而击之,无不取胜。”

郑颋说:“你这是老生常谈而已。”

魏徵说:“这是奇策,何谓常谈?!”拂衣而起。

程知节率内马军与李密一同扎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率外马军驻营于偃师城北。王世充派数百骑兵渡过通济渠攻打单雄信营,李密派裴行俨与程知节助战。

裴行俨先驰赴敌,被流箭射中,扑倒于地;程知节救他,杀了数人,王世充军溃退,于是抱着裴行俨,两人骑一匹马返回。

两人被王世充骑兵追逐,一槊刺来,洞穿程知节身体,程知节回身斩断槊杆,并斩死追者,与裴行俨一起逃脱。

这时日暮,各自收兵还营。李密骁将孙长乐等十余人也都身受重伤。

李密新破宇文化及,有轻视王世充之心,不设壁垒。

王世充夜里派二百余骑兵潜入北山,埋伏在溪谷中,命军士都喂饱战马,早上起来,就在床前就食。

九月十二日黎明,将战,王世充动员说:“今日之战,不只是争胜负;而是争生死,一切在此一举。如果取胜,富贵姑且不论;如果战败,必定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回去。所争的是死,不只是为国,各位自勉!”

天亮之后,引兵进逼李密。李密出兵应战,还没来得及列阵,王世充纵兵突击。王世充的士卒都是江、淮剽勇之士,出入如飞。王世充先找出一个长得像李密的人,捆绑了藏起来。战斗正酣,派人将他牵着走过阵前,鼓噪大喊:“已经抓获李密了!”

士卒们都高呼万岁。伏兵发动,乘高而下,飞驰压向李密大营,纵火焚烧其庐舍。李密部众大溃,其将张童仁、陈智略都投降,李密与一万余人奔驰逃往洛口。

王世充当夜包围偃师;郑颋镇守偃师,其部下翻城而出,迎接王世充入城。

当初,王世充家属在江都,随宇文化及到滑台,又随王轨投降李密,李密把他们留在偃师,想要以此招降王世充。

等到偃师陷落,王世充得到他的哥哥王世伟,儿子王玄应、王虔恕、王琼等,又俘虏李密将佐裴仁基、郑颋、祖君彦等数十人。

王世充于是整兵向洛口,俘获邴元真妻子儿女、郑虔象母亲及李密诸将的子弟,都抚慰他们,让他们秘密招降各自父兄。

当初,邴元真为县吏,因为贪污犯罪,逃坐,跟从翟让于瓦岗;翟让因为他曾经做过官吏,让他掌管文书。

后来李密开幕府,选拔人才,翟让推荐邴元真为长史;李密不得已而用他,而行军谋划,从未让他参与。李密西拒王世充,留邴元真镇守洛口仓。

邴元真性格贪鄙,宇文温对李密说:“不杀邴元真,必定成为您的祸患。”李密不回应。

邴元真知道了,阴谋背叛李密;杨庆听闻,告诉李密,李密固然也有疑心。至此,李密将入洛口城,邴元真已派人秘密招引王世充。李密得知消息,但不动声色,与众人谋议,等王世充兵渡洛水渡过一半的时候,发动突击。

王世充军抵达,李密的侦察骑兵却没有及时发现,等到将要出战,王世充军已经全部渡河完毕。单雄信等又勒兵自保,拒绝接受作战命令;

李密算计下来,自己一个人兵力不足,于是率麾下轻骑奔往虎牢,邴元真于是献出洛口城投降王世充。

当初,单雄信骁勇敏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称“飞将”。房彦藻认为单雄信轻于去就,劝李密铲除他;李密爱他的才华,不忍心杀他。等到李密失利,单雄信就以所部投降王世充。

李密将要前往黎阳,有人说:“杀翟让的时候,徐世勣几乎也被杀死,如今作战失利,而去投奔他,能保证安全吗?”

当时王伯当放弃金墉,退保河阳,李密从虎牢前往投奔他,引诸将一起商议。李密想要南边以黄河为屏障,北边把守太行山,东方连接黎阳,以图进取。

诸将都说:“如今军队刚刚战败,众心危惧,如果再停留,恐怕叛变逃亡,一日之间,就一走而空。而且,人情不愿,难以成功。”

李密说:“我所依靠的,就是大家而已,大家既然不愿,我也没有办法了。”

想要自刎以谢众。王伯当抱住李密,号哭昏绝,众人都悲泣,李密又说:“诸君如果不相弃,当一起归附关中,我虽然没有功劳,诸君必保富贵。”

府掾柳燮说:“明公与唐公同族,又有之前的友好盟约;虽然没有跟他一起起兵,但是阻断东都,截断隋军归路,让唐公不战而据长安,这也是您的功劳啊!”

众人都说:“对。”

李密又对王伯当说:“将军家族庞大,还能与我同行吗?”

王伯当说:“当年萧何尽率子弟以从汉王,我恨不能兄弟们全部跟从,岂能以公今日之失利就轻于去就呢?就算在荒野上被分尸,也心甘情愿!”

左右莫不感激,跟从李密入关者共二万人。于是李密的将帅、州县多投降东都隋朝。朱粲也遣使降隋,皇泰主封朱粲为楚王。


【学以致用】

01,李密对自己的队伍没有深刻的了解

这也是一个很要命的现象

你不了解自己的队伍,你就没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及指挥作战

此时的瓦岗军是将骄兵疲,看似人多,但是能打胜仗的人少。

更严重的是,有些人对李密是不认可的。

这就意味着凝聚力不强。凝聚力不强,力就不会往同一个地方使,这要是碰上强硬对手就非常麻烦。

02,与自己不是一条心的人,没有及时处理。

不管是邴元真的贪鄙,还是单雄信的“轻于去就”(养不熟),对于这类人一定要做好他们背叛的准备。

也就是说,一旦要进行两军对垒,这两人就不能处于关键位置。

所以李密这个现象我们得反思,他要么对于团队整体的实力定位不清楚,要么清楚某些未来要坏事的人却不及时处理,这是他性格上的弱点。

03,不要看不起“老生常谈”的方案

我记得农村有个词语叫做“老古话”

以前面对“老古话”也总是有一种过时的感觉。

可实际上老古话才是真正能够节省时间、节省成本,又降低风险的策略,它是真正使得人类能生存下来的好的经验。

另外,不是所有的胜仗只能硬碰硬完成的,你看魏征与裴仁基的建议,这都是从根本上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当敌人的有生力量被消灭或抽调,胜局就定了。

李密的想法与魏征一样,但是,他却被部下的情绪给带偏了,忘记了自己原有的想法。

这一点给人的感觉就是,李密自从当了老大之后就不那么有智慧了,以前给杨玄感做军师的时候,见识还挺高的。

看来这个老大位置,容易让人骄傲,一骄傲,人的智慧就下降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805:不要看不起“老生常谈”的方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px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