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通过诗歌连接内心
今天,首先想给大家读一首诗。我自己挺喜欢读诗,有时候也会写诗,我感觉诗的语言是一种很容易抵达内心的方式。
今天读的是席慕蓉的诗歌《雨后》,在直播间的朋友们,可以试着让自己的头脑放松下来,只是和我一起来感受这首诗。
“诗歌:雨后
席慕容
生命 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
如果你能让我慢慢前行
静静盼望 搜寻
怀带着逐渐加深的暮色
经过不可知的泥淖
在暗黑的云层里
终于流下了泪 为所有
错过或者并没有错过的相遇
生命 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
在滂沱的雨后
我的心灵将更加洁净
如果你肯等待
所有漂浮不定的云彩
到了最后 终于都会汇成河流”
这是一首描写生命的诗,生命是一次旅行,我们慢慢前行盼望搜寻,进行着内在和外在探索,而不可知的泥淖,可以是我们遇到的各种事件和困境,暗黑的云层是我们内在的各种情绪,最后当我们认识了自己,滂沱的雨后,就会遇见我们洁净而轻松的灵魂。所有漂浮不定的云彩,就像我们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选择,到最后,组成我们的一生。
我们要学会前行,也要学会耐心等待。生命的所有问题,都围绕我们自己展开。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呼吸、生活、死亡,和爱。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就会如何对待他人。
接下来就进入今天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爱的艺术》艾里希弗洛姆
艾里希.弗洛姆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这本《爱的艺术》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本书译者在介绍弗洛姆时提及,弗洛姆在青年时期就开始研究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学说,两位大师打开了他的眼界。这再一次说明,我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发展的,名人和大家更是如此。
《爱的艺术》1956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即引起轰动,截止2015年,《爱的艺术》被翻译成32种语言。一本书或一种思想,能够广泛传播,一定是它提供了人们所迫切需要的东西。
这本书的前言里,弗洛姆说了这样的话:
“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
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没有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爱他人的能力,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他也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为之努力。
这本书提到的爱,不仅指男女之爱,不是通过磨练技巧获得。爱是整体人格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
任何一种述著于语言文字的思想或方法,都会有那个时代和著者个人实践的深刻印记。而我们每个人又都是不同的,所以阅读只是我们打开看自己和看世界的窗口,无论我们读过多少书,要面对的还是日复一日的个人生活,没有人能代替我们生活,所以阅读是一个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只是一个开始,而落点永远是:借助这些知识和方法,去探寻自己的路。
本书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 爱是一门艺术吗:
大多数人不认为人可以学习的原因有二:一是人们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二是人们认为爱的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三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和“持久的爱”两者的区别。
人们不可能永远放弃爱情,那么就要克服爱情得挫折,探究爱的意义,而第一个步骤就是认识爱是一门艺术。去掌握爱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章 爱情的理论
(一)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人是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意识到自己,他人,生命的有限,身不由己,死之必然。
人面临的同一个问题:如何克服孤独感。如何超越个人的天地,实现人类的大同。
要求实现人与人的结合,是人内心最强烈的追求。没有实现这一追求,就意味着疯狂或毁灭,毁灭自己或毁灭他人。
爱情的不成熟形式是共生有机体:积极形式是母亲与胚胎的关系;消极的形式是施虐与受虐的关系。
成熟的爱情:保留自己完整性与独立性的条件下,与他合二为一。
爱情是一种行动,是运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强制的。
爱情首先是给不是得。消极的理解,给是放弃,是牺牲,是失败。而创造性的理解是,给是力量的体现,是生命力,通过给体验到富有和欢乐。
当人们把内心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欢乐、兴趣、理解力、幽默抑或悲伤,分享给别人。通过分享,他流动了起来,他丰富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这个给不是为了得,而是为了唤醒他人的内心,他的给也使对方成为一个给的人,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生命力而充满喜悦。
有能力把爱情作为一种给的行为,首先要有创造性倾向,克服依赖性、自恋以及剥削别人的需求。
除此之外,还要有,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
心理学的知识是实现通过爱达到对人的全面了解的一个条件。
所以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因为要学会爱,通过爱认识自己和他人。但永远不会有终点,自己和他人也永远存有迷,而这也是内在探索的迷人之处。
(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理想典型:
母爱是无条件的爱,是一种祝福、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努力去赢得。
母爱和父爱都有他消极和积极的面。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父亲的高度。
(三)爱的对象
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人,爱世界,爱生活。
博爱:同等人之间的爱
母爱:对需要帮助的人的爱
性爱:这种类型的爱要求专一,也最迷惑人。性要求的目的是结合,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从博爱的角度出发,能爱每一个人,但从每个人的独特性出发,我们只能爱某个人或某些人。
自爱:爱自己是自私自利吗?爱自己是自恋吗?从我们要爱人出发,我们自己也是人,爱他人和爱自己,都是美德。爱自己和爱他人密不可分。利己者只想得,并不是爱他人,而不会爱人也就不会自爱,陷在计较得失中,内心并不快了,并不是爱自己。而爱自己,就是爱人,具有关怀尊重了解等特质,自然也会爱他人。
神爱:意味着努力达到爱的全部能力,在我们的内在实现神,也就是真理爱和正义。
第三章 爱情及其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亡
第四章 爱的实践
强调是最初步骤,最终的实践要每个人自己去体验。
掌握艺术的共性,从三个方面训练:
纪律:基本有益的生活规律;重要得是认识到纪律是内在自觉性;于身心有益的事,是引起舒适的。所以纪律不严格的让人痛苦的刻板教条。
集中:学会单独,练习专心,在关系中倾听,在此时此地,保持清醒(觉察)。
耐心:
爱情艺术的特殊条件:
克服自恋(克服自我中心)
第三部分 关系中要点
01 竞争还是分享
要说明一下,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生命话题,竞争在社会领域自有它的用处。
上期我们在聊关系和爱自己的路怎么走的时候,有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总是向老公炫耀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我是在求认可吗?”“可是老公不喜欢(不接受)”。
求认可,也就是求外在确认我们自己的价值。
从我们自己角度分析,是还没有建立核心的自我价值。
可是亲密关系比较复杂,除了彼此的认可,可能还存在对关系的控制。
在这位朋友的描述里,我们可以注意一个词“炫耀”,这个内心的动因,与后面的“老公不接受”,有很大的关联性。
关系,是双向的,它讲究的是平衡。
当我们在关系里,想要赢,想要证明自己好,这个时候往往会触犯到对方的边界。因为在二元的评价体系里,你赢就是他输,你好就是他不好。
关系里的对方,他和我们一样,在二元对立的体系里长大,他也想要赢。
所以当我们在炫耀的时候,对方就会感觉受伤,当他受伤,只有自卫和攻击,哪里还能做到认可你呢。
那么该怎么办呢,那就是练习不比较、不评价、不贴标签,只是去分享,在对方需要的时候,去分享自己拥有的,而不去评价他的对错与好坏,也不去设想结果。
02依赖他人还是负起自己的责任
在亲密关系里,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面向是:通常,我们是依赖他人,希望别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对方没有满足我们,就认为他不爱我,或者我不值得被爱。
其实女人在亲密关系中很容易有依赖,这里有一直以来的社会因素,也有男女的生理差异。依赖也没有好与坏,在某个阶段自己在依赖,那么首先要做的是承认这个依赖,并去感激那个为我们付出的人。
但是,依赖通常都意味着,你交出了自主的权力,也容易制造出控制。一个人往往会享受被满足的感觉,同时不喜欢被控制的感觉。
依赖的情景中,往往会有不确定的感觉,不知道对方会不会回应,何时回应,怎么回应。因为对方也是人,不是神,有他的情绪周期和能量周期。
这个时候,就需要尝试去负起自己的责任,自己满足自己。我们没办法掌控他人的回应,但是可以量力而行,安排对自己的满足。
如果自己的有些需求,很难在当下满足,那就需要去看看,这个需求是基本的,还是一种欲望。
欲望这种东西,是没有止境的,一味的满足欲望,也会消耗自己。
承担起责任,包括面向太广了,也太深了。简单的说,如果你感觉到痛苦,想要改变,就是要承担起责任的信号。这个责任不仅包括满足自己,更是觉知自己,了解自己。
一旦我们了解了自己的能与不能,也就容易看到他人的能与不能,也就会有更大的包容度,走入良性循环。
03课题分离的方法
在关系里,自然就带出一个边界和界限的问题。在这一部分,特别推荐阿德勒的课题分离,这个工具。
课题分离,的基础是,确立每个人的边界。然后对自己的课题负责,而不越界到别人的边界,去打扰别人的课题。
在实践中,总是特别难的,因为关系里确立边界很难,内心时刻警醒边界更难。
练习,依然是不变的法则。我们用了那么多时间,成为现在的自己,那么要有心理的准备,改变需要时间,成长也需要时间。
但是不要急,放轻松,接受对所有过去的评判,放下对未来的期待。就从此刻开始,来看看,我,能为我的课题做什么。
04寻求自我到放下自我
在我的感觉里,比如说七零后和八零后,可能第一步,要做的是寻求自我,确立自己的边界。因为我们的成长,还是一种集体教育和评价教育的模式,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外在比较:你看某某学习好,某某挣钱多,某某家庭幸福……我们从来没有被问过,你想做什么,你爱什么,怎样的状态你感觉更好……所以先去感觉内心,找到内心真正的渴望,然后去行动,在行动中,确立自我。
强调自我的寻求,并不是说自私自利,而是去探索自己的内在,知道自我是怎样运作的,然后才能推己及人的,看到他人,接纳他人,从而在关系达到换位、共情。
爱的艺术,或者说生命的追求,是在爱中与他人与万物合一。
关于生命,关于自己,让我们一点点来探寻吧。
一朵花开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