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荐读】若生活有毒,书中一定有药

【荐读】若生活有毒,书中一定有药

作者: 小傻小妞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17:58 被阅读0次

              人能拥有的只有自己的生活。

                                                      —— 《毒木圣经》

              视婚姻家庭如宗教,是人寿保险还是无期徒刑?

            仙女霞问我:“邱,你说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笑了笑说:“你问我这么一个已婚已育的妇女,我的回答一定会让你失望——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家庭。”

              我想我的回答一定会让仙女霞失望。就像我告诉帅哥罗:等你有了孩子,你的价值观会因那个生命的到来而转向。无论你之前多么关注自己的生活,之后都会以孩子作为判断一切的价值标准。帅哥罗说,他内心对这样的言论除了排斥还是排斥。

            我又一次莞尔。

              生活这堂课会教给人新的东西——接受、认同和实施。每一个人都会不断的认识自我,走出自我,又重塑自我。

            奥丽安娜如是。

            奥丽安娜是小说《毒木圣经》的角色,《毒木圣经》以刚果被殖民和寻求独立为背景,着眼点却放在了一个到刚果传教的美国传教士一家——一个浑身裹着信仰的牧师,带着一颗拯救苍生的心,拖着妻子奥丽安娜和4个女儿,踏上刚果的红色土地。妻子带着4个女儿走入非洲,又出走非洲。这个过程伴随着作为文化殖民者的反思,更有个人意识的觉醒,所以,有人说《毒木圣经》是女性成长的史诗之唱。

                                            1.妻子奥丽安娜

              婚姻就是漫长的妥协与磨合,深入骨髓,浩如烟波。总会有一种规划被另一种吞没,一双车轮咯吱响着,艰难向前。——《毒木圣经》

              男人的法则和自然的法则数不胜数,却没有一条站在我这一边。——《毒木圣经》

              步入婚姻的奥丽安娜没有自己的意志,她是丈夫的仰慕者,她没有自己的生活,她说:“我嫁的这个男人根本就没有爱过我。爱我,大概会妨碍他投身于全人类事业吧。我之所以仍旧是他的妻子,是因为我每天能做的也就是这么一件事。”有人说奥丽安娜懦弱,没有个人意志。想想,现实中又有多少女人不是按照社会要求的样子在生活?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结婚;到了该生孩子的年纪了,生孩子;在外面要给足丈夫面子,要忍着……多少人的丈夫和奥丽安娜的丈夫一样,打着神圣的幌子专注于他们的追求,而无视家庭的责任?

            “婚姻就是漫长的妥协与磨合,深入骨髓,浩如烟波。总会有一种规划被另一种吞没,一双车轮咯吱响着,艰难向前。”毫无疑问,奥丽安娜就是被“吞没”的那一方。男权社会里,她是被丈夫殖民的那一个。

          “为了从疯癫的边缘拯救自己,我已学会了穿着软鞋走过硬地,尽量往好的方面想。”对于她无法改变的丈夫和现实,她委曲求全,她懦弱无言,她安于现状……这是奥丽安娜,这也是每一个人。

              虽说灵魂向往群山,却没有翅膀。

    2.母亲奥丽安娜

    我们结婚时心中都怀着朴素的希望:有吃有喝,孩子活得比我们长。

                                                    ——《毒木圣经》

    母亲奥丽安娜,读来让人心有悲戚,因为伟大、因为深沉的爱。

    “每一天我都在奋力战斗,抓住她们的手,不让她们大喊大叫,直到瘫倒在床,睡上短短几个小时,梦见自己被一片一片地生吞活剥。我摇晃着哄他们的时候,会在心里默默数数数到一百,耐着性子想方设法让一个睡下去,好让另一个起床。一张嘴咬着调羹不放,就意味着另两个会饿着肚子大哭大闹、雏鸟炸窝、一地羽毛、满身狼藉。”年龄差别不大的4个孩子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甚至她的孩子们都略带嘲笑的说:“瞧,母亲,你根本没有自己的生活。”奥丽安娜未做任何辩解,她说:“她们根本就不懂,人能拥有的只有自己的生活。”

    是的,当一个女性没有孩子之前,她自己的生活或许就是她自己;可是,一旦她又了孩子,孩子便成为她生活的全部。这是全世界所有母亲的画像。

    “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渴求你的身体和灵魂,但把你压倒的却是最小的那个。”孩子,是一个母亲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也是她最坚韧的铠甲。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在蛮荒的刚果,大自然的原始与野蛮面前,人显得脆弱而渺小。小女儿露丝梅因绿曼巴蛇葬身刚果,成为柔弱母亲出走非洲的最强大的动因。那以后,这位柔弱的母亲,用双脚在滂沱大雨中出走非洲,不曾回头,因为她于完美的静止中,只能找到悲伤。

    母亲的身体能记得自己的宝贝——那柔软肉体上的褶痕,那抵着鼻子的毛茸茸的头发。那种记忆日渐深邃,逼的奥丽安娜余生都在忏悔:为什么要带上孩子跟着丈夫去非洲?为什么不保护好孩子?杀死孩子的岂止是那条绿曼巴蛇?自己成为杀死孩子的共谋!

    她的余生,忏悔与怀念。

    她需要一直对脚下的土地说话,请求宽恕。承认、否认、认错……我们皆是如此,试图杜撰自己的故事版本。所有的人类颂歌就其本质来说只是一首而已:“我的一生:我从历史中偷取了什么,我又如何与之共处。”

    3.自我奥丽安娜          我不想过多地与人打交道,只想在公共图书馆里皓首穷经,相信自己灵魂中的每一道裂缝都可用书去填补。                  ——《毒木圣经》

    离开丈夫、抛却婚姻;出走非洲、重塑自我。想象一个石人拿着石锤、尖刀等工具,将自己多余的石料砸碎、剔除,留下身形可见的躯体的过程,何等钻心的痛。这就是奥丽安娜自我重塑的过程,疼痛但坚定。她自我重塑的结果依然无法回到未婚未育前,因为她总要带上自己所有的历史走向明天。

    小说结尾,以露丝梅的语气劝告母亲:你将宽恕、你将牢记……放下吧。继续向前,走入光亮之中。

        奥丽安娜如是。一日为母亲,终日为母亲。

    时至此,如果还要问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什么?我的答案还是:家庭。

    如果还要问我为什么?

      如奥丽安娜所言:人能拥有的只有自己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荐读】若生活有毒,书中一定有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xk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