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的故事
闲暇整理家里卫生,当我和家人把用过两年的笨重结实的铸铁火炉移到僻静的墙角跟时,心里还真生出丝丝的依恋,它的取暖实用效果还是挺好的,可是比起我们现在用的天然气壁挂炉可就逊色多了。
说起这个老火炉,那是两年前我们搬迁到现在的新居时置办的,当时村里人时兴安装水暖锅炉取暖,爱人却说: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太快了,孩子们还小,有钱不置十年闲,别急着装修安装锅炉,没看见县城半路的天然气都引到某某村里了,过个一年半载的我们这也可用天然气啦,于是按他的计划,我们花了四百元买了这个烧蜂窝煤的铸铁火炉临时凑合取暖。这个铸铁火炉和一般火炉不同,外形设计和暖气片相似,里面在靠近炉瓦的一周是一层空心设计,散热效果相当不错,同时烟囱的拐角处留有水气孔,下面的封火门设计能大能小相当科学。不足就是续煤快时烟尘飞扬,极不干净卫生。这个火炉没用两年的时间,去年十月份,天然气真真切切引到我们的僻远乡村小镇来了,老公的预言变为现实,记得使用天然气做饭的第一天,望着蓝蓝的火蛇舔舐着锅底,老公很是兴奋,连连称好,说今年冬天取暖可真省事了。天然气取暖确实比火炉锅炉取暖省事多了,电源一开,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快捷安全方便又节能干净卫生,望着安装一新的簌簌作响的天然气壁挂炉,我的心里美美的,暗暗的夸他有先见之明的同时,我的思绪回到从前……
记忆中故乡的冬天是没有火炉的,那个勉强只能吃饱穿暖的年代,我们兄弟姐妹多,白天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在外面运动倒也不觉冷,冬天最暖和最奢望的地方便是母亲烧的很热很暖和的土炕,最冷的时候母亲便把我们脱了鞋子放在热炕上疯玩,她会不时的在土炕的火门口欧上好多麦衣柴禾之类为我们取暖,冬季吃饭时怕冷饭桌便放在土炕上,全家围着小餐桌坐在热炕上吃饭,母亲坐在炕沿为我们盛菜盛饭,好热闹好温馨。晚上睡觉时,临睡前母亲把土炕烧得热晃晃的一家人挤在一起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倒也觉得暖和无比。
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煤炭资源开始供养充足,农村百姓家里也陆续出现过土火炉,钢炭炉,煤块炉,这些火炉取暖效果特好,但是不容易搭理,生火不易存火更难,记得我们家里每到冬季的早晨,父亲总是频繁的劈着柴火,拿着一把掉了边的懒蒲扇围着火炉生火,每生一次火屋里总是烟熏火燎很久,呛得人泪水直流,母亲就把挡风的棉门帘搭起来直到烟雾走完为止,在年复一年的烟熏火燎的取暖中我们一个个长大成人。
渐渐的自己成家立业养儿育女,伴随着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和蜂窝煤炉打交道便是我们现在冬季农村取暖最为常用的了。蜂窝煤 炉子很暖和,可是打理起来却很麻烦:每到冬季来临,先要打听哪里煤块便宜耐烧,提前向拉煤师傅订购大量的蜂窝煤快晒干储藏。取暖生火较为容易,街坊邻居都用这种火炉取暖,用火钳夹块新煤到邻居家续一块或是干脆加一块通红的煤块即可引燃,不过操心要及时更换,要经常疏通炉子和烟筒的交界处,经常检查烟囱是否完好无损,防止煤气中毒;要掏干净遗落在炉子底部的煤渣,防止煤渣堆积堵灭炉子……长长的冬天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千万不能忘记搭理繁琐的续煤封炉工作。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蜂窝煤炉子都是极为不安全的。曾记得我的叔父,他信仰耶稣教,在教堂里看门为生,每次见了我总是给我讲圣母玛利亚如何把小耶稣诞生在马棚里、讲救世主耶稣如何如何无所不能的故事,他最后一次讲的故事还记忆犹新,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去一个城里给百姓看病,随身只带了五个饼和两条鱼,城里百姓很多,于是他把饼子拿在手中掰呀掰呀,全城的五千人都吃饱了,剩下的饼和鱼还装了五个大篮子。讲完故事回到教堂的那天晚上,不知什么原因睡觉忘了盖好火炉上面的封火盖,然后永远地去了他所说的故事里的天堂。村子里类似叔父死于煤气中毒的事情很多很多。
取暖,看似简单,几十年来,其中包含着老百姓多少悲欢乃至眼泪啊。以后人们为了安全起见,用起了蜂窝煤锅炉,黑炭锅炉,人炉分开,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锅炉,使用的程序都很繁杂,需要搬运储藏大量的煤块,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专人操心随时添加煤块,不然就会熄火,同时锅炉的污染也极为严重。
经历寒冬的人最能体会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土火炉的人也最能体会用暖气的便捷,羡慕城里人取暖的时代过去了,我很欣慰,今年冬天我们是僻远小村里第一批使用天然气取暖的家庭,庆幸我们家彻底从古老传统、繁琐复杂的取暖程序中解放了出来。取暖问题,事关民生大事,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不断深入,随着国家科技环保节约能源意识的不断加强,我想不过几年时间,冬季天然气取暖将会遍布乡村百姓的每个家庭!
取暖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