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昨天的话题吧。
习惯清单会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行为模式,思维模式(过去)
在逐渐养成了凡事写清单的习惯后,基本上每周都会返回去看上周的清单列项,发现了自己的思考习惯是了解自己有什么——然后用自己有的去做;在看过欣频老师的《人生十四节创意课》之后,才知道这样的思维模式是固化思维和受限思维,这种思考方式永远把自己囚禁在已有的环境中——从思想到能力以致于灵魂。
因为物质永远是有限的,而思维却是无限的,用有限去限制无限,最终的结果是更有限。
在发现了自己的固化思维模式后,开始有目的的进行试验和练习:任务的背后是目标,目标的背后是愿景,而只有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愿景,再寻找达成愿景所需要的资源,才会最终抵达向往的彼岸。
在写这段文章的时候,不禁想起去迪拜塔看到的一句话:“FROM VISION TO REALITY”, 这也是这个经历了不少波折但最终完成的宏伟建筑从一片沙漠之地到直冲云霄之城的实现之路吧!
于是,逐渐会把很多事情按照愿景提前规划,并分解成任务表按标定时间列入到自己的日程中来。其实,在工作中,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了,但是把这种习惯迁移到生活,个人成长,家庭管理上来,效率的显现每天都会看得到。
清单会带我们去想去的地方(未来)
透过清单,一次次对过去的总结,我们总会找到可以提升的方向和方法;而对未来的期许,如果能转化成为清单上清晰且有时间尺度的任务条,未来的既视感会必会让人踏实。
在2017年,我把清单分成健康清单,生活清单,财务清单,工作清单,成长清单,学习清单这六大项,每项清单都会清楚列明今年需要达到的目标,围绕目标会列出需要完成的部分,每个部分都作为一个或几个独立的项目来完成,有的也许会贯穿全年,有的会用一段时间来完成,但所有这些的核心方向都会朝着主目标前进,最终在愿景中汇合!
因为我非常清楚自己一方面情绪变化比较多;另外一方面,好奇心也很重,总想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到处挖坑,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以至于时不时会偏离了自己的方向。
而深思熟虑后的清单列项就像是轨道一样,不论中途我会想去这或去那里看看,最终这些清单会把我揪回到轨道上来,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的成本已经不再是金钱与物质了,而是时间,让时间发挥累积效应,需要专注!
清单会让我们对现在更有把控感
焦虑似乎是这个时代的通病,而自己也从未被排除在外。曾经看到过一句话“焦虑不过是欲望和能力的差距”,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谁说不是呢?
总怕会错过一个亿,可是如果真有一个亿的能力的话,哪儿是那么容易就错过的?一个课程9分钟卖了上百万,可是人家苦逼的积累的3年,而这3年还是不断自我否定自我革新自我打磨才有的结果。
在这个只PO结果,让人看一眼标题就觉得自己这么多年都白活的时代,不焦虑的要么是大神,要么是已经悟道了的仙贤,而我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
在“焦虑度=欲望/能力”这个公式里是要降低欲望还是要提升能力来解决焦虑呢?我试验了一下,坦白说,对我都没效果。
最终,是清单解决了我的焦虑,为什么?
因为清单把欲望和能力都转化成了可以行动的任务,而在踏踏实实的完成每项任务的时候,焦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无影无踪了……很神奇,也很真实。
是的,按照清单来行动是我实践过且有效的解决焦虑的方法,如果你也跟我一样陷入在焦虑的情绪中,不如试试看。
我在深入思考了为什么在行动的时候焦虑感会消失的时候,发现:其实我们焦虑的是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无能为力,是我们对掌控感缺失而引起的一种情绪。
但是行动(有目标有计划的)会让我们重新获得对生活,对工作,对未来乃至对自己的把控感;而这种把控能力是我们每个人基因里就存在的,只是我们是否选择唤醒它还是任它沉睡万年;行动会唤醒我们身体里的这种把控感,随着行动带来的结果对目标的验证,会加强我们对自己的掌控感,于是这种焦虑的情绪会不治自愈。
用两篇文章来写这个主题,一方面梳理了自己前段时间对清单的感受,也更清楚17年清单对自己的指导和改进的方向。
任何工具,为我所用才有用,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获得任何自己想获得的资源。而我们也处在最恐怖的时代,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话,就…………。
所以,不如让清单这个人生导航仪来一步步拨开迷雾,帮我们找到要到达的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