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881362/55e7f3caa89bfa63.jpeg)
明月姣姣,夜色沉沉。
又逢中秋,难得长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按照原先规划,早上四点半出发,不信还能被堵在路上。但下得决心不够,闹钟响了又订,一拖再拖,等上了高速,已是早上六点多了。果然遇到堵车,路上一个接一个车祸现场,不知是车祸造成了堵车还是堵车加大了车祸,总归是不愿看到的场景。
长假堵车,顽疾已久。错峰放假,错峰出行,应该早被提上议案了吧。
终于到了目的地。游山玩水,放空自己。有景区缆车,偏不坐,当身体累了,心就畅了。
晚上,出来赏月。果然没让人失望。
订的酒店有点偏,距离热闹城区有十几分钟路程,新建的,干净,安静。酒店的保安给我们搬出一张桌子、几张椅子,我们买了一些零食小吃、几瓶青梅酒。八月十五的月亮悬于夜空,没有霓虹灯冲淡它的光彩,没有拥挤人群喧嚣它的美丽,这一片月色独属于我们,是难得的奢侈。
月下对酌只是点缀,这么美的月色,这么浪漫的时令,这么惬意的心情,总得做点什么才不负良辰美景。我们一人背一首有月亮的诗吧。抢背的儿子背了“床前明月光”,先生背“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活动我最占优势,仅课文里的月亮就能背半个晚上,今晚最适宜的莫过于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
于是,我们从《将进酒》《春江花月夜》到《琵琶行》《长恨歌》又到《出师表》《赤壁赋》。中间也听歌,最应景的是《花好月圆》,很多诗词也被谱成曲子唱,《明月几时有》将思念与月与人相融,道出人人心中情,所以人人皆喜欢。还有李煜的《虞美人》,邓丽君的歌声美中有凄,隐隐含一点泣。
儿子困了去酒店睡觉,我们俩开始评最美的写月诗。其实哪里有最美,首首都是最美,只能说我以为的最美,若打上我的主观烙印,就怎样说都有理。即便如此,也没有唯一的那一个。
为什么有那么多写月的诗?中国人何以有“月亮情结”?人隔两地,思念无凭,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古人借月表思念,思念爱人、思念友人、思念亲人。
工作室覃小宇老师最新推文,对《庭中有奇树》的解读:道不尽相思意。“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我评:小宇老师以诗来解诗,浪漫又深情。“相思”在现今,是个稀缺的词。
——何处相思明月楼?
在古代,很多时候思念是无解的。而今天,解开相思的方式太多了,汽车、地铁、高铁、飞机,电话、视频、语音,任再浓重的愁都能化解。
只是解开的方式虽很多,但“相思”这个怦然心动又深藏于心的动词,到哪里去了呢?
明月楼上可还立着相思的那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