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读书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环球科学(12月刊)》#每天解读一本书

《环球科学(12月刊)》#每天解读一本书

作者: 帝亚梵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08:01 被阅读86次
    《环球科学(12月刊)》#每天解读一本书

    三星(满分五星)

    这一期的环球科学来得晚了很多,不过更晚的时间内容也更充实了一些,这一期有十大新技术的评选,也有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技术人士的介绍,还穿插着睡觉时学习和外星人语言猜想,也有关于欧拉和奇点的科学史,总的来说挺有意思。

    我将会像过去那样,筛选我觉得有趣,最有价值以及我自己的一些领悟。

    以下是我的解读。

    一、十大新技术

    先说一下,这个评选的标准:能在未来3~5年间,对社会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具有潜在颠覆性,能够改变整个行业或既定的行业标准;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但已吸引了众多研究团队的关注,并且广受投资者青睐,理想情况下,还应由多家公司共同研发。

    评选出的十个新技术分别是:增强现实,迷走神经电刺激,人造肉,会辩论的人工智能,植入式制药细胞,人工智能设计化学分子,定制诊断工具,基因驱动技术,等离激材料,量子算法。

    这个评选我看到了两个变化,一是技术的渗透越来越深,越来越细,从医疗的细胞层面(植入细胞)到化工的分子层面(人工智能设计分子),再到我们生活的视野之中(增强现实),未来的人类社会本身将是一个技术的混合社会;二是错误换个层面可能是正确的,曾经希望以点击的方式治疗的方法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随着技术精度的提高,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确实有着显著的效果,我们要反思一下,有多少东西是步子迈太大的错误了。

    二、星空与网络

    本书提到了天文学家利用引力透镜观察遥远星系试图了解早期宇宙的项目,简单来说引力透镜就是大质量星系会让周围空间弯曲而汇聚更多光线,放大远处星空的效果,利用这种方法天文学家能够追溯的宇宙历史可以达到97%(当然只是部分的,就像考古凭借小块的碎片进行的推断一样),而这之中提到了这种使用透镜效应,观察会面临一个广度和深度的权衡,没有透镜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而利用透镜虽然可以看得更远,能看到的也变少了。

    这在天文学中是权衡,在我们的生活里却往往会导致盲目,书后部分提到的社交网络研究中发现,网络中用户倾向于获取与自己世界观一致的信息,毫不在意这些信息的真实性,确认偏误和回音室让我们盯着一块透镜看,却已经无法自己移开眼睛,甚至对假新闻的辟谣还会导致我们对已相信的假新闻更加信任。

    我们看着是同样居住在一个世界的人类,实际上我们的视界相隔了茫茫的空间和时间。

    三、简单的问题可能有窥探未来的缝隙

    这里提到了一个牛顿物理学中问题,那就是两个质点,一个被吸引向另一个运动的过程中,当它达到另一点时,它们间的距离将变成0,而它的速度和受到的引力也会变成无穷大,这之后它会如何运动,欧拉等人纷纷给出了来回折返,被弹出等的答案,直到很久之后保罗·潘勒韦才在《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力学教程》中指出,到达的瞬间这个问题就不能继续讨论了,因为经典物理学失效了,今天我们当然知道黑洞的存在,而这给问题却在几百年前就告诉了我们理论的极限,它不在宇宙的边缘,而是宇宙中的这些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环球科学(12月刊)》#每天解读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cm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