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些人的青春充斥着各种培训班,有些人的青春则是自由自在散养快活,有些人总是班里垫底倒数第一,有些人则总是力拔头筹站在学业的尖尖上。我的童年和青春就是那个总在尖上的“别人家的孩子”。
上小学的时候,我所在的城市的培训机构少之又少,但是兴趣班横行。但是我家条件属于不好不坏的那种,我也属于比较乖的孩子,所以父母对我还是比较放心的。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虽然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几个字,但就是喜欢捧着书的感觉,看着上面的图画都觉得很开心。所以父母对我的培养也就以最低的成本投入到买书中,对于大街小巷宣传的各种兴趣班从来都没有给我报过。
妈妈经常跟我念叨我小时候带我逛街的事,说我每次跟她逛街回家之前,一定要求买一本书才肯跟她回家。那时候的书本价格开始越来越贵了,妈妈偶尔会心疼不想给我买书。五岁时,有一次,妈妈又带我逛街,我一直在新华书店徘徊不肯走,妈妈说书太贵了,省下钱来买好吃的。我死活不愿意,赖着不肯走,最后僵持不下,妈妈还是妥协了,给我买了书。直到现在,那本书还躺在书柜里,虽然封面已经损坏了,但还是蛮有纪念意义,不舍得扔。
图片来源于网络或许是因为学业成绩都处于班里上游的缘故,感觉跟很多同学有距离感。前不久跟以前的同学聊天,他们说以前觉得我就是娇生惯养的乖乖女,所以有什么“出格”的事情都不敢带上我。真是冤枉,以前父母整天忙,哪有空管我呀!
也许是后来搬家,离学校远了些,没有机会跟同学们经常见面,加上在他们眼里“好学生”就是乖乖宝的印象,所以才会那样看我吧!
现在回想起来,小学时代的记忆都是各种鼓乐队、合唱队、舞蹈队训练的回忆。那时候虽然年龄小,但是特别自律,每天早上7点钟准时到校。即便后来搬家住得远,也是早早六点钟就起床,从不赖床迟到。来到学校一般会训练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就开始上课。想到那时候自律的我,自己都觉得惊奇。那么小的孩子居然没有赖床拖沓的习惯,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也难怪同学们会觉得我是不可亲近的乖乖宝,每天在学校的时间除了训练,就是上课,放学之后又没有相处的时间,不是乖宝宝又是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走出象牙塔也有几年了,学生时代还是留下了蛮多遗憾。没有能够跟同学们一起浪,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青春太美好,好到有些无趣。青春啊!就该好好的彻底的享受一遍,也许当时会被家长和老师责备抱怨,但那才是实实在在的青春啊!
但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唯一的,我在羡慕别人疯玩的时光,或许也有人会羡慕我这样的童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