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宣布,今年5月1日新天皇即位后,改年号为“令和”,典出《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这号称是日本第一次从自己的古籍里选出年号。然而中国网友光速打脸,指出汉代张衡(没错就是造地动仪的那个)在公元169年的《归田赋》就曾写到“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更有熟悉中国经典的日本网友指出,“令和”似乎经过了一个引用链:《万叶集》中的句子出自《昭明文选》,《昭明文选》辑录了《归田赋》,而《归田赋》的“令月”一词又来自《礼记》的“令月吉日”,最终还是归结到中国最高等级的经典“五经”上去了。
其实不管怎样,日本作为东亚文化圈的一员,想要完全规避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恐怕从一开始,“只用自己的典籍”这个念头就打错了。
说到年号,中国和附近的国家(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基本上每个帝王都有自己的年号、庙号、谥号、尊号。
在历史课本上我们发现有的朝代用年号,有的朝代用庙号,还有的朝代用谥号,场面一度非常混乱....
今天嘿小鼬就跟大家整理一下,说说这些东西都是个啥。
庙号
皇帝的庙号这个和我们普通人称呼自己祖宗们差不多,比如我们是这样称呼的:
爸爸:父
爷爷:祖父
爷爷的爸爸:曾祖
爷爷的爷爷:高祖
爷爷的爷爷的爸爸:太高祖
如果你是皇帝的话,那你的称谓就变成了:
太祖、高宗、中宗、睿宗…
这样是不是好理解多了?
庙号这个名称顾名思义是放在庙中被供奉的名号。
隋朝之前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庙号,因为之前的皇帝是一个人一个庙,如果一个朝代持续时间很长,就会有很多皇帝,那就会有很多很多庙,占地费钱不说,祭祀上也会非常费劲。
于是就把这些都合起来称为太庙,有一些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皇帝,后人就会给封上庙号,让他们在一群皇帝牌位里脱颖而出。
但从三国开始,庙号开始泛滥,再到隋唐之后,每个皇帝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庙号。
庙号都是两个字,后面的字基本固定,开国的皇帝用“祖”,之后的皇帝就称“宗”,祖宗这个词也就随之诞生。
至于前面的选字就有含义了,它基本上是后代对这个皇帝的人生短到一个字的超精炼评价:
五星好评的的庙号比如说: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重新打了次天下;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乃仁爱孝顺的贤主;圣宗是中兴之主;哲宗、兴宗、成宗、显宗是守成之君;
评价一般的庙号有:肃宗是有中兴意愿却没有成功,有心无力;宪宗、宣宗、景宗有功有过;度宗、定宗、顺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
还有给差评的比如:宁宗过于懦弱;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转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喜欢搞虚的;惠宗治国无方,江山残破;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
注意⚠️活着的人是没有庙号的,比方说一个人绝不可能当着李世民的面说:“太宗皇帝别生气,臣也认为魏征是个傻X!”这跟“同志们,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是一个道理。
谥号
这个东西从周朝开始,和庙号一样,也是死后才有的。但不只是皇帝、皇后、大臣们死后,都可以有一个谥号。
在这个人去世之后,朝臣会和皇帝一起头脑风暴,根据这个人的一生做一个定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谥号也是有褒贬之分的,例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比如文韬武略,英明睿智之类好话属于上谥;
“惠”是些平庸的,“怀”表示仁慈善良,“质、冲、少”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这些属于平谥;
“厉”表示生前喜欢杀戮无辜,“荒”表示喜欢玩乐荒废朝政,“幽”表示经常一意孤行,“灵”表示喜欢胡作非为,这些差评的谥号就属于下谥。
上述这些都是官方定论,算官谥
还有一些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亲戚门生自己拟个谥号,这就属于私谥了,私谥在汉朝非常流行。
唐朝之前的谥号很简短,基本上就一两个字,所以后人对他们的称谓就是朝代+谥号,比如周厉王、汉武帝、隋炀帝等等。
但浮夸的唐朝皇帝开始给自己的祖先谥号改成XXL加长版,比如:天宝十三年,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被唐朝的浮夸风影响,后面各代皇帝的谥号,一般都偏长。最夸张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长达二十五个字!
翻译过来就是:真的很帅而且很厉害很能打很孝顺也很善良魁梧高大表情刚毅文笔非常好开天辟地创立基业的初代高皇帝
尊号
尊号实际上以前很少有,又是浮夸的代言人唐朝才开始有,谁干的?武则天。严谨来说,是这个时期给发扬光大了。
你想,谥号和庙号都是死后才有,那么光鲜亮丽的称呼,活着的眼馋不?
怎么享受这么爽的感觉呢?
于是老武她想通了——给自己上尊号。
当然,一开始当着唐高宗的皇后的时候,武则天就琢磨这个事情,天天劝李治给自己加尊号,第一次加的是“天皇大帝”。老公都是天皇大帝了,自己叫皇后就太寒碜,不是么?那就叫“圣母神皇”吧。很恩爱不是么?
等武则天自己当了皇帝,给自己的尊号是“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意思就是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圣神仙。真的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能上天了。
从她开启了这条放飞自我可劲夸的道路后,这个流行自夸的风尚被后面的皇帝越发的发扬光大。
比如精神病高发家族,大明王朝老朱家中的嘉靖帝曾自称“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圆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和“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元都宝境万寿帝君”。
还有清朝弹幕爱好者乾隆皇帝尊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其实就是怕死后给的庙号和谥号都不咋好,生前得疯狂的夸自己,另外顺便让史官记下来,看看曾经一位皇帝,是有多牛。
可史学家脑子里又没进水,你给自己起这么中二的尊号,自己做了什么事自己心里没点数?我整理你的资料,你一个名号就占我一页纸,你是不是sa?
然后在史书纪年里,史家就把尊号和谥号全给删了,因为如果不删,加起来会有几十字。这就是装逼不成蚀把米的奥义。打那以后,叙事改用年号,因为年号是用来方便纪年的,一般两字儿,不能很长。
年号
顾名思义,年号是专门纪年用的工具,但这个纪年的工具居然是可以改的,比如去年还称作咸亨二年,皇帝也没换,今年就突然变成了上元元年?!皇帝改年号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原因,就跟改个昵称一样容易。
有的皇帝很正常,一个年号就用一辈子,要是改,也就改个一两次。但有的就很奇葩了,动不动就改年号,比如李治武则天两口子,这俩人加起来改过28次年号?!
就跟改微信名字一样,改多了就搞不清楚这人到底是谁,《丹铅总录》里记录了一则俗谚——“乱主年年改号,穷士日日更名。”年年改只能说明你不行。
明太祖朱元璋同志为了后代子孙不背上不行的名字,于是宣布了一项令所有史学家高呼万岁的规定: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也称一世一元制。
爱学习的日本也觉得这个规定靠谱,于是从明治天皇开始,也宣布实行一世一元制。
既然年号固定,一个年号就代表着一个皇帝,于是皇帝的称谓也就被改成了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
最后总结一下,历朝历代的皇帝的命名规则就是:
秦朝:秦N世
汉朝—隋朝:朝代名+谥号+帝
唐朝—元朝:朝代名+庙号
明清:年号+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