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个节日在古时候又叫“上元节”。汉明帝为弘扬佛法,每到正月十五,便令百姓点灯,并且亲自到寺院张灯礼佛,后来梁武帝同样笃信佛法,至此,正月十五放灯的习俗一直流传下来。而到了隋唐时期,称正月十五夜为元夕,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到了这一天,官府会组织人员,在公共场所安排盛大的“鳌山灯会”,以及各种杂耍、游园活动。
到了宋朝,因为经济繁荣,元夕更为热闹。城中的市民,制作各种各样的彩灯,有风灯、水灯、琉璃灯、影灯、诗牌捐灯……整个城市,像是一湖春水,将璀璨的星空映入其中,各色的灯,便成了夜空的繁星,宋代市民从午夜开始,一直狂欢到天明。
如此盛景,宋代的文人们必然是不会错过的,所以两宋期间诞生了许多写元夕的诗词,其中最著名、最隽永的,莫过于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说,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生查子·元夕》应当说是宋词里的巅峰之作,这首作品也是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一首作品,通篇可谓句句是经典,更是充满了一种真挚的情感,使得人们读了之后,立马会被作者那种极为细腻的情感描写所感动。词中塑造了一位极为深情的女子,她是如何在元宵佳节这一天等待自己的情郎,可是情郎并没有如期而至,最终使得这一女子内心悲痛不已。虽然这首词只有短短的几句,但是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而也令这首词,成为了宋词里的爱情名篇。
这么一首伟大的词作,但它的作者却是一直存在争议,很多人认为是由欧阳修所作,有的人则是持反对意见,认为是宋代的才女朱淑真所作。因其词集《断肠集》中有收录,而她也因为这首词招致了怨怼,王士祯《池北偶谈》记载:“今世所传女郎朱淑真“去年元夜时,灯市花如昼”(《生查子》词),见《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三十一卷,不知何以讹为朱氏之作。世遂因此词,疑淑真失妇德,记载不可不慎也。”北宋初的词人如欧阳修等,延续南唐五代小令的传统,其中“拟”“代”是词人惯用的方法,这首词便是欧阳修的“代”作。
欧阳修这首《生查子·元夕》的上片写去年元夜的幽会之乐。那时灯好、月明,热恋中的约会也因元夜的欢乐而增添光彩。
首句“去年元夜时”点明时间,引出下文的叙述。接下来一句“花市灯如昼”极言元宵夜的灯火辉煌,展示了欢聚的时空背景。
接下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回忆去年元夜幽会的情景,为全词的词眼,其意境优美且情致浪漫,是欧词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月上柳梢头”描绘出情侣幽会的环境,月亮爬上柳树梢,此时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多么富有诗情画意!“人约”点明两人并非灯市邂逅,而是早有密约,“黄昏后”点出相会的时间。上片勾勒出一幅月下幽会的幸福场景,但快乐的时光总会很快消逝。
词的下片写今年元夜的相思之苦。
首句“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接下来一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
接下来“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的无奈与伤感之情。主人公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
上句 “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此刻,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纵观这首《生查子·元夕》,可以说是宋词里的典范之作。欧阳修写过了很多这样的爱情词作,但是在他众多的词作中,还真没有那一首作品,能够与这首词相媲美,无论是在意境,还是在对于环境的描写,那都是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这也正是欧阳修的伟大之处,他不仅写出了少女等待中的喜悦,同时也写出了等待过后的失落,这一前一后的对比,也营造出了一种非常的唯美的画面。同时这首词,也是写得非常的深情,从中也足以看出作者的伟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