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有四等人(一)

学有四等人(一)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3-29 09:21 被阅读0次

    ——《论语·季氏篇》学习之16-9-1

    【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白话】孔子说:“天生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了才知道的,次一等;处在困境中才学习的,又次了一等;处在困境中却不学习的,这就成了最下等之人。”

    【思考之一】夫子为何会分出这四等人?其中寄予了夫子怎样的心意?

    夫子在此将人的资质分为四等,很显然,是从“知之”的角度来区分。“知之”是知些什么呢?《论语注疏》曰:“‘学而知之者,次也’者,言由学而知道,次于圣人,谓贤人也。”将“知之”解为“知道”,就是知圣贤之道。徐英曰:“‘知之、学之’者,知此道也,学此道也。”《礼记·学记》所言:“人不学,不知道。”这个“道”就是做人之道,知晓如何从一个凡夫俗子成长为圣贤君子。夫子从这个角度将人分为四等:

    第一等人,“生而知之”,生来就知道。这种人实在是天才,极为罕见。第二等人,“学而知之”,学习然后知道。这种人是主动学者,无需外在压力,其内在驱动力足可以推动他学习。第三等人,“困而学之”,遭遇了困境才去学习。这种人是被动学习,学习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于外在的压力,为了脱离困境才学习。第四等人,“困而不学”,遭遇了困境,却仍然不学习。这种人是生命的奴隶,对困境麻木不觉知,如同井底之蛙,浑然不觉井底之困。

    夫子作这样的划分寄予了夫子怎样的心意呢?

    皇侃《论语义疏》解释:“此章劝学也,故先从圣人始也。若生而自有知识者,此明是上智圣人。上贤既不生知,资学以满分,故次生知者也。中贤以下也,本不好学,特以己有所用,于理困愤不通,故愤而学之,此只次前上贤人也。下愚也,既不好学,而困又不学,此是下愚之民也,故云‘民斯为下矣’。”生来就有智识的,是上智圣人;虽不生知,但一学就会的,是上贤;起初并不好学,但因困顿不通,发愤而学的,是中贤;既不好学,又困而不学的,就是下愚之人了。皇侃说夫子之所以将人分为四等,用意在于劝人向学。而且,正因劝学,所以先从圣人说起。

    《论语或问》朱熹与弟子的一段对话,可以了解夫子这样划分用意何在?问:“其所以有是四等者,何也?”答:“人之生也,气质之禀,清明纯粹,绝无渣滓,则于天地之性,无所间隔,而凡义理之当然,有不待学而了然于胸中者,所谓生而知之圣人也。其或得于清明纯粹而不能无少渣滓者,则虽未免乎小有间隔,而其间易达,其碍易通,故于其所未通者,必知学以通之,而其学也,则亦无不达矣,所谓学而知之大贤也。或得于昏浊偏驳之多,而不能无少清明纯粹者,则必其窒塞不通然后知学,其学又未必无不通也,所谓困而学之众人也。至于昏浊偏驳又甚,而无复少有清明纯粹之气,则虽有不通,而懵然莫觉,以为当然,终不知学以求其通也,此则下民而已矣。”

    朱子的这段剖析,我们看到圣人、上贤、中贤、下愚这四等人都不是天生如此、不可改变的,而是可以透过学圣人之学,行圣人之教,一步步开显心性的本有光明。其路径就是从困亦不知中觉醒,走上困知、学知,直至生知之路。

    钱穆先生曰:“孔子不自承为生知。然则学者不当以非生知自诿,惟当以民斯为下自戒惧,斯可。”连孔子都不承认自己是“生而知之”的圣人,一般人就更应该不是生而知之来自励,孜孜以求,唯恐落入最下等之人,方才可以。

    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自我评价,自己都不是生知安行,而是学知利行。孔子还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皇侃曰:“孔子谦以同物,故曰我有所知,非生而自然知之者也。我既不生知,而今有所知者,政由我所好古人之道,疾速以求知之也。”夫子说自己并不高人一等,而是和普通人一样,有任何的所知,都不是天生自然而然就知晓的。既然不是生而知之,如今所通晓的一切都是由于仰慕古圣先贤的人格典范,特别喜欢学习古代经典,勤敏用功、努力求来的。

    夫子的这些话,透露出三个重要信息:一是圣人都不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个圣人,因为他们对生命境界的追求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二是圣人的盛德伟业,都是一点一滴努力而来的,下手处就在爱好古道,敏以求之。三是圣人的所愿完全相同,就是希望所有人和他们一样,达至生命的最高境界。

    李二曲《四书反身录》曰:“生知、学知、困知,及民斯为下等,虽有四知,止一知。知之在人,犹月之在天,岂有两乎?月本常明,其有明有不明者,云翳有聚散也,云散则月无不明。有知有不知者,气质有清浊也,气澄则知无不知。学也者,所以变化气质以求此知也。上次又次及民下,人自为之耳。”《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勉人学问以变化气质也。”就像天上的月亮,本身是光明照人的,只因有云彩挡住了,才会感觉时明时暗。人也是一样,本性是清明纯粹的,但由于无知无学,未能及时净化习气的染浊,才会有气质上的种种差异。所以,一定要学习求知,才能彻底变化气质,升华人生。

    【思考之二】本章给您怎样的启示?如何将本章落实到您的生活中?

    王阳明先生曰:“圣人虽是生知安行,然其心不敢自是,肯做困知勉行的功夫。”唐文治先生曰:“此章非泛论气禀,盖专为困而不学者警尔。不学有二等:或不通而自以为能通,所谓自暴是也;或知其不通而不求通,所谓自弃是也。”《论语稽》说:“人之禀赋,万有不齐,而要以能知为主。盖必知之,而后能行之也。其等虽有上有次,有又次,及其知之一也。惟困而不学,则终于不知,故曰斯为下矣。”人的起点各有高低,但只要肯学求知,依见导行,那么从困知,到学知,再到生知,最后是“及其知之一也”。怕就怕困而不学,困亦不知,这样的生命就只能走下坡路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有四等人(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mp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