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荒芜的青春

我荒芜的青春

作者: 张珍艺 | 来源:发表于2017-10-05 12:28 被阅读0次

                        我的荒芜的青春

            蓝天下, 清脆的草,碧绿的水。夏秋之交的草海,落满小朵小朵的阳光。那年,我初中毕业后报考的威宁民族师范学校,就坐落在这个美丽的高原淡水湖的身旁。

            读书,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草海身旁的这所学校度过了我十字头年龄中最后的四年。诚实一点说,师范所开的学科课程,我几乎都是混过来的,十六七岁的青春,就在这时如惊蛰过后的草儿,悄悄萌发出它小小 的幼芽,仿佛只需要一阵春风,就会疯长、弥漫。

            我觉得,一个人,如果不选择一样自己喜爱的东西来陪伴青春,将会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那时学校偶有学生到外面招惹是非,我认为就是这个原因。

            开学不久,我的一篇名叫《送别》的作文,被文选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诵了一遍,他在作文的后面留下了评语,其中有一句说:有点像朱自清的《背影》。我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极力装出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其实面对同学们投来的羡慕的目光,内心里早已波涛汹涌乐不可支:我貌似可以做一做作家梦了。

            时值鲁绍林、丁树云等学长欲创办荒原文学社,老校长陈绍炎告诉我说,你也可以参加。那时我不知道文学社是个啥玩意儿,但光听文学二字,就知道与写作文有关。我想,大约就是一堆人凑在一块儿写作文吧?不管如何,参加就参加吧,正好画画跳舞唱歌之类的事情我都不懂,也好打发上课之余的无聊时光。

            一堆人在指导老师陆梅的带领下,制定了文学社章程,确定社刊名字就叫“荒原”,并郑重地召开了选举大会,鲁绍林和丁树云两位老兄分别担任社长和主编,又请来陈绍炎先生做文学社的顾问,我们的荒原文学社就这么办起来了。

            作为社员之一,也曾雄心勃勃想为“荒原”添一抹新绿,或者开一朵小花什么的。但是社里的成员,每一个都写得那么好,于我来说,他们都是才华横溢之人,我的那些“作品”,都没有被社刊选中。我的文字,老是沾不上文学的味儿。那时我对写作的爱,就像那个邻桌的女同学一样,我喜欢她,她却不喜欢我,每次投稿,都被客客气气的拒绝了下来。我多么希望那些男女同学捧着的《荒原》上,能有我的一篇“大作”。

            我能为荒原文学社做的事情,大约就是刻钢板蜡纸、做些油印上的活儿。因为在一次全校粉笔字比赛上获得过第一名,被推荐做这个工作,才让我心里开始有着那么一点儿微小的成就感。常常因为偷偷 缺了课躲在寝室里刻钢板蜡纸,被老师当场抓获,并斥责我是不务正业。但我依然不听劝告,还是常常点着蜡烛熬更守夜一如既往地干着这个不被讨好的勾当。

            绍林和树云毕业后,我居然被推选为社长,负责张罗一切事务,明知自己不是那块料儿,可为了那一点点内心深处的小虚荣,我最终还是羞羞答答、半推半就地接受了下来。此时,文学社里增加了不少的新成员,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数师弟小月。小月叫肖良宪,他将姓氏分开了做他的笔名,令我极其佩服。我觉得,他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样,诚恳、朴实,带着乡村芬芳的气息,充满了农村孩子都有的真实的梦想。我们总是因为油印弄得一脸的油污,手也黑得像乌鸦的爪子一样。去食堂买馒头时,师傅总是生怕我们自己伸手去捡,弄脏了雪白的馒头,忙不迭的说着,我给你拿、我给你拿。我们一溜烟跑进草海,一边吃着馒头,一边听黑颈鹤的呢喃。

            那时,草海之上,正荡漾着一叶叶晚归的渔舟,天边火红的晚霞倒映在水面上,水草们摇曳着婀娜的身姿。那情那景,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朦胧而且美丽。

            毕业以后,小月回到他的老家哲觉镇,成了镇上的一名中学老师。一次他来信说,教书他一刻也不敢偷懒,但是依然做着曾经的作家梦,并给我寄来他们在学校办的校刊《黑土地》。我知道,“黑土地”上长出了为数不少的“紫玉兰”,小月就是其中的一棵吧。但我没有回信,原因是我已经早就没有了当初那种热烈的梦,我的青春丢失在遥远的草海里了。绍炎先生也曾托人给我带来他的手书,叮嘱不要忘了写作之事,面对先生的期望,我心里满是惭愧。20多年过去了,我那梦想的花园,终究只剩下荒芜一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荒芜的青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nhyxtx.html